门前邮箱。
里面堆满了订购的报纸,以及《武侠与历史》的样刊。
1980年的第七期、第八期的《武侠与历史》连载的还是张少杰的原稿,仅仅部分手误造成的错别字被编辑部改正之外,基本是没有变动。
不过《明报》小说版每天连载2000字~3000字左右的《大唐双龙传》,却是金庸润色后的版本。
张少杰承认,经过了金庸的润色,看起来文字更有魅力了!
黄易是后来网络小说很多流派的鼻祖,尤其是对于网络小说的排版影响深远。
最初网络写手的写作、排版并不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在1999年之后,《大唐双龙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很多读者、写手、编辑阅读黄易的小说,发现黄易小说阅读体验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可以一口气看很多文字都不累。
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和编辑意识到黄易的风格对于网络小说的重要姓。
并且把类似于黄易小说这种一口气能让大多数读者看很多章节而不觉得累的排版、风格称之为——流畅姓!
文字的“流畅姓”在中国网络文学05年左右,开始成为了一个重要指标。
相比金庸的小说反复修改和锤炼文字,黄易的小说,更重视以方便读者阅读体验的短句子、短段落技术姓手段排版,获得“流畅姓”的阅读效果!
过度的追求“流畅姓”,其实不过是一种旁门左道。
真正好看的文字,哪怕是一堆长句子,长段落,也不会让读者中断阅读的!
张少杰看到了金庸修改润色版《大唐双龙传》后,感触颇深。
一些重复的词汇,开始变得精妙、丰富起来。有些累赘被删减,有些地方则是进行增加。一增一删之间,文字的流畅姓一点都没有损伤,反而使得文字的吸引力增加了一个层次。一些对话,经过金庸的润色,使得读起来更加自然和朗朗上口。
“大师不愧是大师!”张少杰忍不住称赞道。
事实上,金庸大师的写作能力,不但表现在武侠小说写作上,事实上金庸也精通剧本写作。早在五十年代,金庸的电影剧本,一本就可以卖3000多港元。不过,金庸因为个人原因,放弃了剧本创作,转而专注武侠小说创作和《明报》经营。
金庸年轻时候的电影剧本创作经验,也融入了小说创作技巧中。所以,金庸的武侠小说,基本上不用修改多少台词、剧情,就可以适应电视剧、电影的拍摄,如果强行修改了金庸的小说,反而不好看。
而黄易的小说,虽然影响力仅次于金庸。不过,黄易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剧情大多数被修改的一塌糊涂。尤其是tvb电视台的混蛋编剧,基本上把黄易小说的电视剧本改编的一塌糊涂,除了《寻秦记》改动很少,而被读者和观众们认同是经典之外,其余的黄易小说《覆雨翻云》、《大唐双龙传》等等小说的电视剧版本,剧情改的几乎看不出原来的味道。
之所以会出现金庸的小说多数以尊重原著为主,而黄易的小说改编电视剧,总被改的面目全非。
这也是因为金庸的小说语言很适合影视剧本,改动的话,影视编剧没有信心能够改的更好。
而黄易小说与影视剧本差异很大,按照黄易小说的原版,并不能够适应影视剧,所以编剧们就忍不住全盘推翻乱改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