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小同志对瓷器也有研究?”
老头在身后问道,楚明秋没有开口,将大罐抱起来,放在窗前的桌上,阳光下,大罐青翠,犹如一棵青翠苍松,整个大罐就象活过来似的,云霞翻滚,河水静静流淌,钓鱼的老者背背斗笠,白须飘飘,全神贯注的盯着水面,那几个峨冠博带之人恭敬的候在边上。
楚明秋微微皱眉,再看罐口,罐口比较小,看不清里面有什么,楚明秋轻轻敲了下罐身,罐身发出清脆的回应。
“大爷,您这罐应该是子牙遇文王吧。”
老头点点头:“小伙子不错,居然能认出是文王遇子牙,那你知道这是那个时代的吗?”
楚明秋皱眉思索,将大罐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仰头想了很久:“大爷,这元青花吧。”
老头楞了下问:“怎么看出是元青花呢?”
楚明秋在罐颈部,有几个奇怪的花纹:“这里写着,至正八年奉旨督造,至正元年,元顺帝1341年改元至正,应该是元末了,再过十年,黄巾军起义爆发。”
“既然认得,那你刚才还想这么久?”老头好像故意在刁难似的,继续考问楚明秋。
“元青花是不是有,曾经在瓷器界和收藏界存在很大争论,但后来英国人珀西瓦尔。大维德和美国人约翰。波普对元青花进行了考证,认为元代有青花瓷,特别是至正年代,元顺帝曾经下旨,在景德镇烧制了大批青花瓷。
国内瓷器界争议的是,在元史上,从未有元青花的记载,应该没有,不过,后人研究,元代的航海家汪大渊的一份航海笔记《岛夷志略》,里面曾经提到过青白花瓷,这是元代存在青花的第一个记载,康熙年间编制的《陶记》中,对此也有记载,但《陶记》的问题也是没有注明年代,不过,对元青花的研究主要在国外,约翰。波普对比了伊朗宫廷收藏的中国青花瓷,认为元代已经有青花,这个判断已经被考古界和收藏界接受。”
对元青花的认识不是来自六爷的著作,而是来子秦淑娴的太爷爷秦叔业,秦叔业是瓷器专家,在瓷器上有很深的研究,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瓷器均有研究,他认定元代有青花,正是在他的指点下,六爷收了几件元青花,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约四十厘米的陶三春闯城云龙纹罐。
老头听后没有任何表示:“小伙子家学渊源啊,你这个年龄居然知道元青花,少见啊少见。你再看看,我这里还有什么?”
楚明秋羞涩的笑了下,听到老人让他再看,他连忙答应,一件一件的看过去,这仔细一看,他不由大吃一惊,这老头显然是瓷器收藏家,仅这外屋摆的瓷器中便有元青花六件,最大的便是子牙遇文王大罐,准确的说,应该是子牙遇文王梅瓶,另外还有五件小的,包括青花凤尾扁壶,双凤纹菱花口大盘。
除了元青花,还有明青花,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瓷器,全是宫廷御制,每看一件,楚明秋便说出了瓷器的年代,这让老头更感兴趣,俩人边看边聊,老头兴起之下,转身进去,拿出厚厚一叠信签纸,将自己写的中国古瓷器考送给了楚明秋。
“老人家,您这是什么意思?”楚明秋大惑不解,他简单的翻了翻便知道这叠纸的价值,这几乎是中国的瓷器史,老人从中国瓷器的起源开始,一直写到现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瓷器,门派,名窑,所用的材料,风格,均有详细的描述,旁征博引,论证充分,在楚明秋看来,这叠纸如果出版了,可以拿去给瓷器学的那些专家教授当教材。
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我一生痴爱陶瓷,祖上留下的祖业也陆续变卖,全换着了这满屋瓷器,小伙子,我观察你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段时间你天天在学校里转悠,几分钱一斤的古画,几毛钱一斤的商周铜器,你全收走了,铜器放进了南羊圈胡同三十六号,书画则拉走了,是这样吧。”
楚明秋心中大惊,神情却丝毫不变,的确,随着运动升温,各校都有不少教授权威被抓出来批判,比如,燕大便有两百多老师被批判。工作组在打击反对党委的学生的同时,也在有意识组织学生对专家教授和部分学校干部的批判,按照五一六通知上所指示的那样,批判权威,批判专家,批判黑线!
楚明秋认为这是工作组抛出来的目标,有转移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华清大学,楚明篁便受到批判,楚子衿却没有,她在中日友好协会的职务保护了她,只是,楚明秋不知道还能保护她多久。
在楚明秋的老师们中,高庆已经被贴了大字报,而庄静怡已经被揪出来了,楚明秋这次没有忘记通知庄静怡,五一六通知一出来,他便通知了庄静怡和邓军,告诉她们,立刻打扫房间,所有不适合的文字全部清扫,可这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她们本来就是靶子,庄静怡在运动一起,便被揪出来了,成为音乐学校的黑权威,只是音乐学院的批判还没发展到燕大和华清那样暴虐的程度,神仙姐姐也不像五七年那会那样固执,很快便写出了认罪书,楚明秋正琢磨着,怎么把她从音乐学院弄出来,那怕是发配到农场去也好。
楚明秋没有说话,只是嘿嘿的笑,目光盯着老人,心里想着是不是杀人灭口之类的,老头神情温和:“以你的学识,楚家的财富,居然会干收破烂的活?唉。孩子,这些东西我都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