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男女主角相遇的时候,是在下午的火车上,之后选择了在维也纳下车。这也就意味着,太阳逐渐下落、夜幕逐渐降临的这个过程会在电影里呈现出来,为了保证真实性和连贯性,雨果和查理兹势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当然,如果能够像真实生活一样,所有拍摄镜头一次就过,那就是最完美的状态了。
这也就意味着,拍摄之间的彩排肩负了更大的重任。
以前的彩排更多是让演员熟悉拍摄流程,熟悉走位、机位、镜头以及表演方式等等;但现在的彩排却更像是舞台剧的排练,演员需要在镜头之外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进入拍摄之后就像是百老汇的表演,尽可能避免差错。
当然,这不是真正的百老汇,他们也没有现场观众观看,拍摄还是有容错空间的,但他们却需要和天气、和自然做对抗,与时间做赛跑,所以他们必须在彩排里投入更大的精力。
今天才是第一天而已,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晚上投入拍摄,白天除了补眠之外,雨果和查理兹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拿出来进行彩排,把电影当做是真正的百老汇来进行表演。
雨果和查理兹从念剧本开始,所谓的念剧本,其实就是朗读剧本,最主要是让演员熟悉剧本、熟悉彼此对话,然后逐渐勾勒出来自己的表演形象。这是表演课上基础的基础,但是在实际运用之中,却是必要环节之一。雨果和查理兹以前在家里就经常练习,所以这对于两个人来说并不陌生。
虽然剧本是雨果创作的,但此时站在演员的位置上,雨果的视角又变得不同了。编剧是一个旁观者、一个故事的讲述者,而演员则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故事的执行者,也许这不是百分百准确的,但在“日出之前”这个故事里就是如此。
许多人一直都认为“日出之前”其实并不考验演技,更多是渗透了导演、编剧对生活、对爱情的感悟,但这却是一种错误的感观。
“日出之前”对演技的挑战是十分严苛的,这部电影因为整体都是依托在现实基础上的,尽可能展现出爱情的真实面貌,所以对于演员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电影需要演员能够细腻而随性地将角色勾勒出来,这就好像,两个人真的只是在随意探讨对话而已,天马行空地进行交谈,但事实上,他们是在背诵台词,如何把台词表现得像是生活里的对话,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为困难的是,对话内容就是两个角色的灵魂。这是一部没有冲突没有情节的电影,也就意味着角色是没有个性的。可两个角色真的没有个性吗?当然不是,两个角色的个性是从他们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只言片语之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然后火花就是在悄无声息之中迸发出来的,但却又能够让观众清晰地感觉到。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用表演来演绎真实生活的电影。很有可能就只是昨天晚上在洛杉矶街头无意间发生的一段故事,没有特别的情节、没有特别的起伏,就是一段普通生活。
这对查理兹来说是一次挑战,对雨果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辛德勒的名单”之后,雨果出演过“低俗小说”和“生死时速”两部作品,撇开“生死时速”简单粗暴的性格塑造不说,“低俗小说”里,雨果尝试了将角色剥离出剧本,融入更多自己的个性和理解,其实这就是让角色更加接近生活。
昆汀-塔伦蒂诺在“低俗小说”里就尝试了用生活化但又戏剧化、幽默化的手法反应了洛杉矶一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片段,真实可信之于又带上了黑色幽默的戏剧性。雨果当时挑战文森特这个角色,就可以感受到截然不同的表演方法,而这一次,雨果又需要在这一条路走得更远。
生活化表演,这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因为稍不注意,就会变成本色表演。所谓的本色表演根本就不能算是表演,只是做自己而已,其中的表演成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的生活化表演应该是在本色自我的基础上增加角色个性。
以“日出之前”为例,杰西真的就是雨果吗?显然不是,赛琳娜也不是查理兹。也许他们就是角色原型,但雨果却在故事里为两个角色构建了完整的背景和个性,这也就意味着,这两个角色终究只是故事里的角色,也许杰西和雨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们确实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所以,雨果如何把握他自己和杰西之间的相同与区别,这就是对演技的最大考验。继“低俗小说”之后,雨果又可以进一步深化探讨自我个性与角色融入的表演方法了,这让雨果感觉有些热血沸腾,久违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