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迈勒的心在滴血,布兰登-布莱恩的电话几乎就像是一把匕首般狠狠地刺在了他的胸口,然后还搅拌了两下,划出一道大口子,鲜血就哗啦啦地往下流,那刺痛感几乎让他咬破了嘴唇。
“雨果疯了”,这个消息几乎可以说是海啸式的,即使是门外汉都知道,一旦这件事得到了证实,那么不仅是好莱坞,可以说几乎整个美国都会骚动起来,甚至于欧洲都会被波及到。作为近几年来声势最强大、影响最深远、号召力最强势的艺人,雨果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发连锁反应,带来剧烈震动。
有人曾经开玩笑地说,雨果一个人的身上就维系了当今美国娱乐产业的十分之一利润。这其实不是玩笑,更像是事实,雨果不仅仅是一名演员一名歌手,他所做出的贡献也不单单是电影票房、专辑销量、巡演票房而已,从经纪人产业到电影制作产业,从演员片酬变化到媒体行业影响,“雨果-兰开斯特”这个名字背后联系起来的利益几乎涵盖了整个娱乐圈。
最直接的一件事就是“七宗罪”拍摄期间雨果全面拒绝媒体访问,虽然媒体一直在炒作雨果耍大牌的事,试图转移焦点,但事实就是,由于过去三个月时间里雨果没有接收任何媒体访问,就连周边新闻都几乎消失,而这段时间里,大洛杉矶地区的报刊销量之下下滑了十四个百分点。在这之中蕴含的经济效益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当“死囚漫步”开拍时,媒体们才会“理直气壮”地联手起来封杀雨果,他们需要让雨果感受到“无冕之王”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出一口气,更是为了未来的合作发展。
这就是现状:媒体正在试图联手封杀雨果,给雨果一个教训,这个教训对于各大新闻媒体来说都至关重要。即使他们都知道“死囚漫步”本身也就不需要关注,但他们的态度却必须准确地呈现出来。
“死囚漫步”转眼就已经开拍了一个月,而关于剧组的报道彻彻底底销声匿迹,这与剧组的卡司阵容完全不符。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届时电影开始进行前期宣传的时候,特别是当电影试图在各大颁奖典礼上有所作为时,剧组就会开始主动低头恳求媒体的合作了——他们需要媒体的配合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为这就是这个圈子的规则,也是这个圈子运转的方式。
对,只要他们坚持下去……
科林在心底默念到,但刹那间就被愤怒和痛苦所淹没,差一点没有直接把电话摔了。
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仅仅是再多一段时间,“死囚漫步”剧组就会率先撑不住了,不管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施压,还是“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率先打破僵局,他们这些封杀雨果的媒体都会以高姿态去获取自己的胜利——即使他们解禁,也是因为看在史蒂文或者同行大佬的面子上。届时他们就会占据不败之地,甚至可以逼迫雨果向他们低头。
那将会是一场多么美好的胜利。
但现在情况却不同了。“雨果疯了”,这条消息将会毫无疑问地长时间霸占各大新闻头版头条,即使事后这条新闻得到了澄清,影响也已经扩散出去了,进行报道的新闻媒体也已经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关注和利润。
面对这样一条新闻,媒体从业者很难禁受得住诱。惑,就好像你眼前有一座金矿已经露出了地表,即使你知道旁边有许多竞争者,即使你知道徒手挖掘金矿很有可能让自己双手鲜血淋淋,但你还是会奋不顾身地扑上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就是自然铁则。
科林也不例外,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被放在火上炙烤一般。科林甚至怀疑,这条新闻是“死囚漫步”剧组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目的就是为了离间“封杀同盟”,让各大媒体把目光聚集在剧组身上。
虽然科林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雨果是最为痛恨炒作的,雨果是不可能会同意的,而蒂姆、史蒂文都是雨果的朋友,他们也不会强迫雨果;但这条新闻出现的时机实在是太过微妙,这几乎让科林想要自裁。
但最后科林还是决定放弃这次报道机会,这是他必须做出的决定。
封杀雨果,封杀“死囚漫步”,这不是一时兴起的想法,科林还是希望坚持到底。正是因为他知道雨果身上维系着多少焦点和利益,所以他知道在未来和雨果的交锋之中,他必须占据上风。因为“纽约邮报”已经没有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