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叶秋的“针锋相对”,没错,在蒂法尼的眼里,这个靠着关系才获得这次机会的小子,脾气也跟那些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样,桀骜不驯,仿佛全世界都得围着他们转。在自己的面前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讽刺自己,蒂法尼心里决定,无论回去会面临什么处罚,但是现在一定要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个小子,让他明白,哥伦比亚大学的门并不是谁都可以进的。
即便是有心要确保叶秋今天顺利通过面试的戴米恩在听到叶秋的回答之后,脑袋也有些迟钝,想要缓和叶秋跟蒂法尼之间的紧张气氛,张张口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叶秋不知道的是,在西方,高校通知面试的时候,会在邀请函里面标注着面试官的名字,而考生们只需要登录学校的网站,便会很容易的了解面试官的详细信息,从而准备充分,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挥出来,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考生必须这么做,但是这条规矩却是顺理成章成为面试时最为基本的一条。
更有意思的是,曾经有一位考生,为了在面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甚至雇佣了私家侦探去调查自己的面试官,当面试的那一天,那位考生热情的跟着自己的考官聊着家常,但是当那位考官现,对方竟然连自己前天刚出去旅游,买了什么东西,都和谁一起去的,都一清二楚,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以为是遇到要以此威胁自己的绑匪,那个倒霉蛋也因此差一点被送上了法院,理由是侵犯公民**。
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是从这里却是可以看出,提前了解自己的面试官,已经成为了准备面试学生们的必修课,不过仍旧是按照华国惯例思考的叶秋却是并不明白这一点。可以说,叶秋在不经意之间,成为了第一个不认识自己面试官的考生,偏偏叶秋还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也怪不得蒂法尼心里不满。
“咳。。。咳!”
戴米恩感觉要是再这么下去,这场面试就会变成一场闹剧,不得不硬着头皮插进两个人之间,按照都已经在网上传烂了的套话,开始了自己的提问。
“好了,我们开始进入正题吧,你对我们学校有多少的了解?”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属于私立的美国常春藤盟校,由三个本科生院和十三个研究生院构成。”
听到戴米恩的提问,叶秋按照自己在学校官网上面看到的信息,一字不落的背诵出来。
“你对我们学校的看法呢?”
“很好的学校,尤其是新闻专业和艺术专业,这两个专业的排名,一直处在世界的顶端。”
“你对哥伦比亚大学艺术专业的了解?”
“隶属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每年从中毕业打量的优秀人才,如果在四年的学业中成绩优秀的话,有机会被推荐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深造。”
“。。。。。。。。。。。。。。。。。”
听着叶秋教科书式的回答,戴米恩甚至都不需要看蒂法尼此刻的表情,即便是戴米恩自己都对叶秋的奇葩感到头疼。
虽然叶秋回答的可以算做是标准答案,但是这些东西在学校网站的页上面标注的清清楚楚,而叶秋却是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面试又不是考记忆力,想要知道的是学生的内在能力,如同叶秋这般奇葩的考生,戴米恩还是头一次遇见,心里忍不住哀嚎起来,不禁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开始了深深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