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电影一开始,镜头里就是优美的航拍镜头,天地苍茫,只见一片林海中白雪皑皑犹如诗如画,拉开了一幕浩大壮阔的林海雪原。
片头那“穿林海,踏雪原~”的京剧念唱一响起来了,就令不少人跟着低声唱了起来,很多中年人都不由热血沸腾着,像是回到了童年的那高亢激昂的样板戏故事中。
旁白字幕里打出了:“1946年,抗战结束不到一年,中国再度陷入全面内战,双方主力军在两河流域进行大规模的决战,而在寒冷的东北,在日据时期都没剿灭的土匪,继续肆虐着东北……”
大银幕里,沉重的音乐响起着,白皑皑如诗画般的雪景缓缓推移,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惨景。
一片浓烟笼罩下,破败的村庄在大火灼烧后宛如废墟,火势有的地方掩掩将熄,有几处熊熊正旺,全村一片火海,草垛,房屋都在燃烧,猪圈里的死猪烧得一截一块,冒着油泡发出吱吱的响声,令影院里的人都似乎闻到了那刺鼻的苦涩腥臭味。
哗哗啦啦!房子一座座的坍塌着,伸出一股股带着星星的火舌,夹在浓烟里,一旋一旋升到搞空,烧伤没死的狗凄厉的惨叫着……
这时候画面里出现了杨子荣,一开始出现的不是脸,而是手,微微颤抖的手。
一双长期的战争生活使人的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中,造成了外部反射,遗留下病状的手……
杨子荣用抖动不止的手紧紧地抓起了胸口的枪带。在这一镜头中,露出了那张脸,在杨子荣的脸部特写中,观众们看到的是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在这张脸上,既不是《中国合伙人》中那张内向憨厚的青春脸庞,也不是《亲爱的》中那倔强执着的脸庞。
只有一张疲劳不堪,负重不轻的脸。镜头随着这张脸开始逐步拉伸,越来越多的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画面里的是军帽、脸、军帽、脸、军帽……
一个个都像是刚从噩梦中惊醒又要接着去做下一个噩梦似的,配上昏暗的环境,一种窒息的感觉在观众们的脑中油然而生。
看着眼前的景象,一团圬物从一位战士的口中喷出,坐在他边上的那位战士却把口水咽进了喉咙——就这样延伸下来,全都是破衣烂衫,眼神疲惫不堪的十几张脸。
观众席里顿时有不少人都微微张大了嘴巴,因为这些人与大家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八路军战士相差甚远,甚至连民兵都不如……
坐在第7排的,《中国电影报》那名五十多岁的记者,甚至气愤地道:
“八路军战士怎么能在战场吐呢?这拍得什么鬼!”
韩三品与王中军却都没作声,眼神中反而流露出欣赏的神色。
因为他们也曾经想拍《林海雪原》,所以都查过相关的资料。
事实上,当时八路军的正规军都集结在前线展开全面内战,在东北的剿匪中,根本就没有正规军,只是依靠当地的民兵,那些所谓部队番号都是解放后追加的。
实际上,当时民兵在装备上与人员上远不如土匪的,盘踞东北的几名大土匪,由于在这片地区经营几代人,就连装备精良日军占领东北期间,都没有打下来,最后只得封了他们为伪满洲国东北第二纵队的名义,以安抚为主。
日军撤出之后,八路军清剿行动实际都是暗中进行,根本没有力量进行正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