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来看如意的刺绣虽然是权宜,但是对刺绣本身并非对不感兴趣。她对所有的文艺、文化都有兴趣,所以才一直从事相关工作。
如意所在的这绣房是真正的绣房,并非是小姐闺房,虽说此绣房不如彼绣房,却也术业专攻,很有几分看头。
这徐善喜家的等人从京里南下不过一两个月,如意却没闲着,满铺着的俱是绣品,有罗衣有纨裤,也有那锦帕鞋袜。
因屋里有两三个绣娘,张瑾一时还不认得哪个是如意,只听徐善喜家的高呼一声,一个穿着艾绿色褙子的女人放下手里的棚子,走了出来。
这是个看似二十三四的清秀女子,身量单薄,生得洁白,将长辫挽在脑后,斜插了两根金镶玉的簪子,看上去是个有头脸的媳妇子。
张瑾倒是小吃了一惊,原以为叫如意,应是个云英未嫁的,不想是个妇人,又怎么叫了如意呢?
如意与那两个绣娘一起给张瑾请了安,吴妈妈见张瑾不应,只盯了对方那头发看,就笑着给自家姑娘解释:“她是自个儿梳起来了,怕是二*奶奶太喜爱她,竟不舍得她配人呢。”
“尽胡说!”徐善喜家的急声打断了她,笑骂道:“再没有你这样埋汰人的了,**奶疼她,只有疼得四处找那周正人配她的,哪有这么个留法。”
如意也小声的道:“原是自己的主意,亏得**奶体恤,全依了我,不至让我去做了姑子。”
吴妈妈闻言,又见如意是这么个体态模样,不由叹:“可怜年纪轻轻的。”
如意抿了抿唇,虽没说话,眉目间倒是淡然。
张瑾对此也不以为然,这如意既有一技之长,他日没了二*奶奶,在哪儿愁饭吃,还非得要个男人栓着不成?因此她不理这茬,只拿这当场风俗调研,一边四处浏览,周围翻看,一边拉着如意寻三问四,对方细细答了,使她很是涨了一番知识。
徐善喜家的正愁鸡蛋没缝,见张瑾与如意处的好,自然乐观其成。
吴妈妈是靳氏的陪房,虽非乳娘,却也是看着她长大的,原看张瑾生得靳氏一般聪明灵慧,心里虽高兴却也怕她和靳氏似的读书读出了士大夫脾气。如今见张瑾对女红感兴趣,也是乐观其成,只想着女儿家还是该有女儿家的本分。
却不知张瑾其人有兴趣的物事多了去了,首当其冲的远轮不到女红。
她这日在绣房里顽了半日,虽兴致勃勃,无所不问,但回到了正屋后,心思又一分不少的回到了读书认字上,再无旁骛。
徐善喜家的一连多日的以什么帕子、花花草草异色针法来诱她,也全不上道。
过后不由沮丧十分,直骂:“生个女儿也似呆子,拘着写字有甚好的,长大还能考状元不成!女红不成,那才公婆嫌来狗也嫌哩!”
这话自然是关在屋子里骂,听到的没有别人,也就她那当家的一个。
徐善喜早习惯自家婆娘一天到头哪儿都能停,只嘴不消停,倒也眉头不皱。他给自己倒了茶,说:“三爷三奶奶都是读书人,你还能指望探花与女翰林的女儿不爱读书不成?不过也别急着恼,到底是个四岁孩子,心散着呢,总是爱顽的。”
说话时,他已经打开一个花梨木匣子,里面躺着个穿着大红色绸缎的人偶。
徐善喜家的一看,嗤道:“当是甚么,便是穿金戴银扎个东珠,也只是个人偶罢了,那五姑娘虽养在徽州这地界,外公虽然也不做阁老了,但也不至于这么没见过世面。你是没瞧见她素日里穿戴的,虽不甚花俏,却也是御造加缂丝的,三爷三奶奶是拿她捧手心里疼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