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赵小满的幸福日常 > 第一百二十章 回家

第一百二十章 回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萧母就是不说,赵小满也不会嫌弃。

她现在也不是以前的土包子了,虽然对珠宝首饰,古董玩物什么的还不会鉴别,但平常也出入商场,知道现在都流行送什么礼。

萧父萧母都没有退休还在位子上,别人别说拿送一般的东西了,就是贵重的东西,他们两个说不定也看不上眼,给他们搬上车的都是好东西。

在超市里包装最好,营养最高,电视上恨不得成天轰炸的牛奶,真空装肉,还有各种营养品。

萧逸这辆车的后备箱很大,车上就他们两个人,连后座上都放了不少东西。

因为天气有雾,有的高速路段被封闭了,出口那里等着解封的车辆排成了长队,萧逸不耐烦等,直接沿着下面的路走了。

现在是冬天路上也没有什么好景色,要是夏天的时候,道路两旁的杨柏会洒下浓重的绿阴,两边的田地像是整齐的棋格,时不时还会有大片色彩艳丽的花田出现。

不过从一个个村里穿过去的时候,赵小满倒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色,有些大门上贴的都不是红色的春联。

“萧逸,萧逸,你看外面。”

“怎么了?”

“你看那春联是黄/色的,怎么会有人贴这种颜色。”

萧逸随意看了一眼:“估计是谁家有丧事吧。”

“不可能,你看贴黄/色春联的人家有一大片呢,而且它这颜色这么漂亮。”

本来红底黑字的春联看起来很漂亮,但赵小满从小到大看到的都是这样的,仿佛有些审美疲劳一样,一看到黄/色的春联,竟然感觉格外的漂亮。

心中还有一股歪理:这么漂亮的颜色,怎么可能和丧事有关。

而且贴这种春联的可不是一家两家,它这一片都贴着呢。

“哈哈,去医院看病人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用白色,黄/色,黑色的花朵,它怎么就不能代表有丧事了。谁知道为什么这几家子都用这个颜色,也许他们都是亲戚,也许去世的是他们村里辈分比较高的人。”

萧逸在一边猜测。

过了半个小时,路过下一个村里的时候,赵小满竟然发现了紫色的春联!

这个颜色更漂亮。

“萧逸,你看还有这个颜色的。”

“还是家里有丧事的。”

“怎么可能,对了,我刚才才想起来,我家那边家里要是有丧事就不用贴春联的,根本就没见过有人贴其他颜色的春联的。”

“各地的风俗不一样,不过家里要是有丧事的,丧事结束后的第一个春节不贴春联;第二个春节贴紫色的(蓝紫色),第三年恢复正常。有的是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还有的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萧逸一口气说完之后,还以为赵小满还会有疑问,谁知道刚转头就看见她正崇拜的看着他。

“老公,你知道的真多。”

“……”萧逸扭过头,认真的看车,嗯,还是不说‘这是常识’这句话了吧。

这个时候已经快中午了,萧逸又把车转到告诉路上了,果然,高速路已经全开通了。

这次就快了,开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

虽然现在早就过了饭点,但是赵家人都没有吃饭,正在等着他们,王莲花本来想在家里做饭的,被赵铁柱劝住了,女儿女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这做饭也没有个点,早做了肯定凉了,要是晚做了,本来开了半天的车就够饿了,到时候肯定更饿了。

何况两人还在家住一天呢,也不在乎这一顿,中午就在县里吃一顿吧,正好赵富国也买了车,方便的很。

赵富国买的就是一辆普通的面包车,就几千块钱,只能简单的称之为车,里面空调收音机什么都没有,不过这他就满足了。

到饭店的时候已经两点了,虽然说厨师服务员什么的都没有下班,但有些菜已经没有了,弄的赵小满怀疑他们是不是每天需要买两次菜。

饭桌上倒是没有说什么*话,赵铁柱简单的说了一下今年的收成,然后就开始胡天海地的说了起来,赵奶奶的牙已经不好使了,掉了差不多一半了。

本来想按幅假牙吧,又不能把剩下的全拔了,只能尽量吃点酥软的东西,幸亏桌子上的肉都炖的很烂,吃起来一点也不费力。

胡玉琴抱着女儿没吃多少,王莲花接过去抱着,她才放心的吃,赵小满本来想抱着的,抱了没一会儿就又被王莲花接过来了:“静雯现在骨头软着呢,你小心弄的她不舒服。”

看那小心翼翼的样子,让赵小满直心酸,她本来以为母亲不喜欢女孩子,所以才忽视她,没想到她针对的自己自己,这么想着她心情低落起来。

萧逸马上就发现了赵小满的失落,但这么多人面前他也不好单独问她。

其余人都没有发现赵小满的失落,毕竟在他们心里赵小满的脾气就是这个样子。

今晚上赵小满两口子就住在了村里,萧逸开车带着一家人回去,现在是农闲,村里人很多都在串门,还有很多人都带着孩子,运气好的话,还能得几块压岁钱。

就是运气不好,也能混上一点糖和瓜子什么的。

知道萧逸和赵小满来了之后,来赵家的人更多了,当然了,过来的时候还要装作不知道:“哎呦,这是谁呀。”

“这是萧逸,我们家姑爷。”

有些小媳妇不好开口,但嫁到村里几十年的婶子可没有任何犹豫:“听说是开着车过来的,带了不少的东西吧。”

“那当然。”

王莲花脸上都是得意的笑容,还领着她们到屋里去看。

没一会儿,屋子里传来阵阵惊呼声:“哎呦,拿这么多东西。”

“这还没有放全呢,他们还带的有螃蟹什么的,在厨房里放着呢。”

同时来的还有几个叔伯还有叫哥的人,他们正和赵铁柱还有萧逸说话,他们说话的语气就低沉多了,偶尔笑出来的时候声音也不大。

对比着那群妈妈团们声音更是尖锐。

炫耀出来之后,一群人也坐在屋子里了,赵小满带来的糖和瓜子毫不客气的被王莲花摆了出来,一个劲的劝人吃,谁要是不好意思,就直接抓了一大把塞到她手里面。

隔壁的赵大娘也过来了,她指着王莲花手上的镯子:“莲花,你手上的镯子是玉的吗?”

王莲花笑的嘴都合不上了,终于有人看见了,不枉费她把镯子套在自己手上了,听说这东西好几千呢,她是怎么看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值钱在什么地方。

这颜色灰不拉几的,现在戴上手腕冰凉,听说脆的很,今天她碰到桌子上一下,把她吓的,生怕这东西会碎了。

尽管心里这么想着,她嘴上可不会说。

“这是我那丫头给我买的,说是什么玉,我也不了解听说要好几千呢,也不知道她给我买这个东西干什么。”

说着大力的挥挥手,就好像完全不在乎这个东西一样。

其实小心着呢,生怕磕着碰着哪里了,要是碎了可没地方说理去。要不是今天存了要炫耀的心,她可舍不得戴,还放在盒子里面呢。

“哎呦,怎么这么贵呀。”

“就是,赵嫂子你还敢戴出来,要是我,我可不敢戴。”

“哈哈,你们家闺女也得孝敬你呀。”

“就是,咱村里谁有赵嫂子有福气,生了一对儿女一个比一个孝顺,要是别人生的再多也不顶用。”

这话有些夸大了,赵小满虽然不在村里了,也不知道还有谁比自己家过的好,但她还是知道一家的,李佩兰家。

但是所有人都好像把他们家忘了一样,也是,听说他们全家都搬到市里了,又买房又开公司的,连过年都不回来了,这还算是他们村的人吗!

去求他家办个事,从来都没有答应的,安排了孩子去他们公司上班还挑三拣四的,说公司里面需要的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就给安排个体力活。

啊呸,这还需要你安排呀,自己去找都比这强,还用得着欠你一份人情?

赵小满随着她们的说话声,也把目光转移到了王莲花的手上,那是一对根本不算好的玉镯,玉质有些混浊,整体是青碧色,上面还有些褐色的斑点,但是打磨的十分光滑,戴在王莲花的手上也很合适。

王莲花的一双手很是粗糙,皮肤的颜色甚至有些发黑,要是戴上乳白色的玉镯,衬的会更难看,反而是这种不太透亮的颜色戴起来顺眼一点。

赵小满想了很长时间才想起来,这不是自己当初第一次赌石的时候开出来的玉吗?

当时自己开出来的玉质量并不好,但自己还是让他们帮着雕成了镯子还有吊坠,回来之后就送给自己的家人了,因为玉石并不多,自己也没有留。

送出去之后,家人戴着都不习惯,反而都收起来了,今天猛的一看见母亲戴着,她竟然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而且母亲还这么夸她,想想,她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赵小满有点情绪化,刚才还闷闷不乐,一下子多云转晴了。

晚上的时候萧逸和赵铁柱在房间里看电视,王怜花拉着她说些悄悄话。

结婚之后,母女两个反而比之前还要亲密。

“妈,我怎么看赵大娘好像年轻了很多?”

赵大娘就在她家隔壁住,来往也比较频繁,她儿子之前学的是医,本来打算看诊所,东西都买好了,还被人查收了,亮子哥也没有出去找活,直接在家里种起了地。

她之前为了这个儿子操碎了心,原来只是花白的头发全都变白了,还和李家闹了起来。

原来一见面就是满脸凄苦的样子,今天竟然开心的说笑。这变化太大了,才惹起赵小满的注意。

“哼,她有什么不高兴的,儿子争气她能不年轻吗。”

亮子原来是学医给人看病的,一下子干不成只能在家种地,心里颓废是肯定的。

索性他也不是什么经不起打击的主,他要真是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主儿,也不会回到村里开个小诊所了。

在家种地是真的累,而且赵小满的家乡种的都是粮食,冬季种小麦大蒜,夏季种花生玉米,就是种点菜什么的,也只是自己吃吃,偶尔拿出去卖。

像赵小满家有一年种了辣椒,种了一年就受不了了,种菜实在是太累了,就和庄家要收获一样,赚的钱还多不了多少。

主要是像是小麦玉米什么的直接拉了一次性就可以卖,而蔬菜不行,你要一趟趟的去集市上卖。

但亮子以前也没有干过多少农活,现在一下子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差点就撑不下去。

不过后来他想明白了,种普通的粮食也这么累,种蔬菜同样是累,我为什么不种蔬菜呢,他要是种几分地一亩地,当然要一趟趟的跑过去卖。

他要是种的多了,把家里十几亩地全种成蔬菜,不愁说服人开车来自家地头直接拉走。

中间遇到的困难那肯定是有的,要不然他们这里怎么都种粮食,没有一个人把自家的地种成蔬菜呢。

不管亮子怎么说服自己家里人,种蔬菜多么辛苦,他怎么去找买家,反正他最后成功了!当年的收入是往常的好几倍。

这下子他开始了大展手脚。

有人过来问他也不藏着掖着,种的人多了,他们才能形成规模不会吃亏。

比如他们这附近的所有村子都会种大蒜,每年一到出产蒜苔,还有蒜的时候,经常有人看着货车直接到他们地头,这边摘了那边就能卖!

可惜看热闹的多,真的这么有魄力就不多了,毕竟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惯不是这么容易被打破的。

你看穿越到古代的主角拿着玉米土豆什么高产粮食,自己种下丰收之后,看到的人都惊为天人,赶紧跟风似的跟着种。

一年他们村里全种的都是这个,两年全县都开始种,三年全国都开始种!

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快,就是朝廷下旨命令种,也会有人暗着抗旨的,‘聪明的人’可不少,祖祖辈辈都这么种地,凭啥你说该就该。

除非大家都种了就剩你没有种,或者人家年年都丰收,你终于眼红了,有一丝丝的心动。

这说不定十几年都过去了,一点也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