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温莎财富帝国是战争的魔鬼,还是和平的天使?这个问题在全世界的争论比较广泛。有温莎大帝的拥护者提出了“财团社会主义”概念。马克斯和恩格斯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以国家为单位,可是希望国家的领导人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谈何容易。
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能实现国际主义的,毫无疑问,就只能是温莎大财团了。“财团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巴枯宁原来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后来他明白了,没有任何权威就不可能有自由,所以他现在鼓吹由温莎财团来给予个人最大化的自由以军事上的保障。
温莎财团的内部向来有社会主义的倾向,福利好得令人发指。因此巴枯宁对温莎财团有这个期望一点也不奇怪。温莎理事会里思想跟巴枯宁最像的就属雨果了,他本是个文学家,政治抱负理想化,想成立欧罗巴联邦谈何容易,可是没想到温莎财团这个大怪物出现了。
唐宁先后做过意大利皇帝、德意志联邦主席和法兰西共和国大总统。有了这仨儿,加上卢森堡、波兰、立陶宛三个小兄弟,说不定这个欧罗巴联邦还真的有点谱。由担任温莎理事会成员的那天起,雨果就决定了把成立欧罗巴联邦作为自己的毕生奋斗目标。
巴枯宁的联邦主义可能最符合唐宁的主张,极大地弱化国家的存在感。把财产而不是民族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则温莎财团来主持一个国际财团社会主义大有可为,于是乎,在雨果的推动下,因思想极端而被俄国政府没收了财产的巴枯宁成了松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倡导者。
巴黎公社已经随着大总统的上台而在事实上被摧毁了,但平均主义的思潮并没有退去,巴枯宁就提倡在小范围内所有的工友们、农友们收入一致的做法。在饱受经济学家批评的时候,传来好消息,温莎大帝居然还同意巴枯宁的看法,认为在100到1000人的小集体当中实行收入平均是可行的。
光是说说还不过瘾,唐宁准备真的搞出一套“有竞争力”的集体公社。这种机制的核心在于两点:一、应用成熟的技术构建公社支柱产业,一般来讲,一个小公社只有一个支柱产业,由温莎企业来提供产业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同时,由于良好的关系,温莎企业得到一个可靠的供应商,而小公社得到一个可靠的销路。
二、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服务业的前景广阔。公社的平均主义氛围将是一个奇异新鲜的存在,互相轮值服务,每个人都是小主与仆人,则在小小的社区之内拥有极低的服务业成本,估计分摊到的实际服务内容会超过普通的中产阶级。
现在的温莎企业所有员工中位数收入达到500英镑/年,这是正宗的中产阶级。作为温莎企业的供应商,公社的总体成员大概会有100到200英镑/年的收入,由于服务业互助,公社成员照样可以过上500英镑中产阶级的生活。
打个比方,家政方面,公社可以统一采购扫地机、洗碗机、洗衣机、剪草机等设备,以近乎为零的成本完成家政工作。又比如吃饭,可以建立中央厨房(由温莎工厂提供),汽车,可以公社共用,在一定的使用次数之内由公社买单。
公社可以用批发的方法把成员的生活必需品按计划采购,各种吃穿住用行的设施能够在成员之间毫不浪费的流转。公社成员以较低的收入享受到有房、有车、有pc、有免费学校、免费医院的种种中产阶级福利。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正的平等——连收入都是平等的,还有什么不平等?
公社成员永远不可能高收入,顶端的公社技术员是温莎企业的雇员,那肯定是500英镑年薪以上的高端人士。最适合追求享受而没有发财野心的百姓在公社里享受生活。成员们也不用心理不平衡,技术员是个个公社到处跑的忙人,普通成员还未必有兴趣去干这么辛苦的活儿。
自古有云:不患贫而患不均。闹太平天国那会子就有这种朴素的想法,可惜他们都是不靠谱的大规模平均。在中高端工作领域搞平均主义是完全行不通的,那种没有等级激励的机构没有竞争力,就算是温莎企业也不敢那么做,否则唐宁就亲自搞纯粹的财团社会主义了。
由于在公社里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失业的压力,没有各种攀比,这里的中低收入人群的精神生活将非常的安逸,最适合那些没有追求的百姓。也适合温莎企业变相裁员。如果某个行业消退了,温莎企业可以把没有转行能力的老弱病残打发到公社里去过退休生活。
苏黎世银行将设立一个“温莎公社基金”原则上为法国、德国、卢森堡、波兰、立陶宛、以色列、美国西部、巴西、马来亚、印度、高丽、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等13国全体公民建立公社,公社成员的福利要视它能分配到什么样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