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也是教师,不过他教的是历史。自幼受他影响,所以对这些历史典故略知一二的。”师叔随口道。
“怪不得,原来是家学渊源。”老人将信将疑,忽然问道:“那你可知道辽代哪位皇帝最重谱牒?”
“个人以为,虽然历代辽帝都尊祖、敬宗、睦亲、敦族,但做的最好的无疑是辽圣宗皇帝了!《耶律宗政墓志》中记载很详细的,其中‘重弟兄之嫡嗣,嘉伯侄之懿亲’句,讲的就是辽圣宗睦亲重谱牒之史实。”师叔对答如流。
“为什么不是其他位皇帝,而是辽圣宗?说说你的认识。”老人饶有趣味的问道。
“辽圣宗即位时,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当时‘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盈布朝廷’,要命的是萧太后的后族也不是势力强大的家族。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当时的局面非常糟糕。圣宗皇帝只是凭景宗皇帝的遗嘱和长子的身份继位的,这样一来,就令许多的野心家怦然心动。王朝早期虽然受中原儒文化影响,册封了储君,有皇太子、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等,但草原传统世选制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太祖皇帝当年册封的储君并不只是一位。因此,在辽王朝立国之初,为了争夺皇位而引发的叛乱、谋反、谋逆事件层出不穷,非常不利于统治的稳定。虽然圣宗皇帝已经继位,但所有耶律姓的皇族成员原则上都有资格参与皇位的角逐。虽然圣宗的皇位在萧太后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等重臣的努力下得以稳固,但事情的凶险,令亲政后的圣宗皇帝一直心有余悸。辽圣宗吸收和借鉴有利于稳固帝位的汉文化,重视和推行中原的谱牒制度,培养契丹人的忠孝观念,突出自己嫡长的地位。睦亲重谱牒,是为了达到族权与皇权的统一,稳固统治。辽圣宗在位时国势达到鼎盛,皇们的嫡长子世袭制事实上得以确立。在他身后,谋逆、叛乱等觊觎皇位的事件很少见了。”师叔滔滔不绝道。
“你说的有道理——论字排辈的事情确实是圣宗皇帝亲力亲为的,他那一辈的人用‘隆’字,两个弟弟名字是隆祐、隆庆,赐韩德让名为‘隆运’。子侄辈则用‘宗’字,兴宗汉名是‘宗真’,宗政、宗允都是他的侄儿,是耶律隆庆的长子、三子。”一说起谱系,叶伯如数家珍。
“叶伯,我这里有个不情之请,如果将来您这些东西有意转让,千万不要卖给日本人。我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收藏的。”师叔认真道。
“为什么不能卖给日本人呢?莫非他们给的钱就不是钱了吗?”老人故意装糊涂。
“关于北朝三史的研究,日本人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如果把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他们得到,那只能更加拉大差距。”
“日本人掠夺契丹文物,简直是无孔不入不遗余力。我和他们有国恨家仇,怎么会把家谱给他们啊?”老人恨声道。
见师叔和叶伯聊的投机,我问明白了注意事项,扭身去屋外为师叔煎药了。
十月深秋,山上的气温已经很低了。坐在炉前,望着暗夜中莽莽苍苍的山峦,我的思绪也飞回到了家乡、北京,我的亲人,我的爱人,我的兄弟,祝你们都平安健康...
因为屋内外气温差别的原因,玻璃上全是水汽,依稀瞧得见师叔和叶伯两人的身影,两人头挨着头在聊着什么,不时从屋里传出爽朗的笑声。
没有想到,居然在这里遇到了叶伯,更巧的是,他居然是契丹守陵人。他既然在山上果园结庐而居,自然会知道那些帝陵的入口处,整个山坡的果园面积这样大,他为什么就是选择了这里?莫非这茅屋下面,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突然间灵光一闪,我热血澎湃,不敢再往下想了...
夜深露重,外面的温度更低了。
老人虽然身体硬朗,但毕竟是上了年纪,又喝了点酒,见师叔喝了药,他就放心的睡去了。不一会儿,茅屋中就鼾声大作了。安顿师叔也睡下了,我这才去洗漱,准备休息。
虽然爬了一天的山路,人也累的很了,哪知道却无法安然入睡。可能是老人的炕烧的太热,也可能是因为喝了点酒兴奋的原因。不知辗转反侧了多久,好不容易才入睡。哪知道时间不久,突然肚子里翻江倒海的开始闹腾。
摸着黑找了些纸,穿好衣服急冲冲出了屋子。我紧走几步,借着手电筒的光,在一棵大树后面蹲了下来。一股夜风吹过来,我连忙把衣服紧了紧。来回摇摆的树枝,在暗夜中张牙舞爪怪吓人的。
不巧的是,手电筒的光芒突然间暗淡了下去。见状,我用手拍打了几下。哪知道不拍还好,一拍打之下,手电干脆熄了。也不知是电筒接触不好,还是电池质量的问题。我暗骂了一句,好在排泄之后肚子已经不再闹腾了,我连忙擦了屁股,提起裤子往回走。没走几步,突然听到前面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声音不大,幸亏我耳朵灵敏。
隐约间,似乎有个东西影影幢幢的向这边飘忽而来。我吃了一惊,幸亏我发觉的早,否则会撞在一处的。我往后退了一步,脑袋正好碰在树干上。我顾不得疼痛,扯着儿臂粗细的树枝,攀上了果树。摸索着往上爬了一些,小心的躲在树上,居高临下大睁了眼睛观察动静。
一会儿功夫,那个影子走了过来,原来是个一身黑衣的人,他一边走一边四处观望,见没有动静,伏下身学了声猫叫。声音一落,暗夜里又是两声猫叫,原来不是一人。不一会儿,三个黑乎乎的身影聚在了我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