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政丞急于熟悉地方情况,而后好开始做工作,龙远也表示理解,笑着说,“杨常务工作能力非常强,要熟悉云笛的情况,自然会很快的。我在云笛十几年,稍微熟悉一些,我们相互讨论、交流,但愿能够帮上杨常务。”
“请坐,我是诚心诚意请教,很多不懂的,龙远经理可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好。”杨政丞姿态很好,请龙远先坐。莫文焘便给两人准备茶。
龙远第一次与杨政丞打交道,在云笛的资历虽老,可在地建公司这个体系里,资历有什么不管用。等级之间的差距才管用,杨政丞笑脸相迎,态度恭谦,又有莫文焘在旁,龙远也不敢随性就坐下。
两人坐下,有了茶,莫文焘出办公室带了门。杨政丞说,“龙经理,这几天我走了几个乡镇、村组,发现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哦,云笛下面乡镇问题很多,我们有时候虽发现问题,可依然没办法很好地解决问题。杨常务,发现哪方面的问题?”对龙远而言,乡镇有问题,只要不是他工作有失误,自然不用负责。
杨政丞作为一个外来者,发现的问题或许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或许是有问题但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彼此讨论这样的问题,是有必要的,也算是彼此沟通。
杨政丞将莫文焘统计的全县乡镇耕地面积和荒山、林地面积的材料,送一份给龙远。“龙经理,整个云笛,除了峰林镇因为有冷水峒梯田,在耕面积没有太多变化,其他乡镇在更面积一直在减少,荒坡在增加。县里对这些有什么对策?”
“杨常务,在耕面积减少,实际上是从四十年前就开始了。当初,全国各地村村学大寨,将山坡都开垦成耕地。云笛也不例外,我们这边的山坡,确实适合耕种,土厚,坡缓,但新垦坡地并不肥。种植的收成几乎没有,这让那些年,全县坡地虽然在耕,但实际上不过是维持一个表面。
春耕时,土地都没翻过,直接弄一个小洞放下种子。至于发芽后,有没有收成,都不用想的。如此几年,这些开垦的土地实际上都没真正耕种。
等承包山林、耕地到户,每一家人最初下死力耕种,但这样子也坚持不了几年,之后,逐渐出现比较远的、瘦弱的地块变成荒地。再往后,到十几年前,打工潮出现,耕地变荒地就更多了。
到近几年,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县里、乡镇对农户也曾反复做工作,甚至提出要收回这些承包地,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效果的。”
杨政丞点点头,表示对这些事情是理解的。实际上,国内这样的情况以及普遍存在,种植的粮食已经不够国人吃了,依靠进口。从某种程度说,这些现象也是工业发展,用工量多,还有就是做进口粮食的大家族等背后推动,促成这一的局面。
国内粮食产出逐渐减少,对国家发展与安全其实是有较大隐患的,但那些利益集团自然不会在意,他们在一定是自己能够拿到多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