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亩为底线,对云笛而言并不算太难。但十万亩的产量可不少,亩产千斤来算,一年的收成就高达千万斤。这样的产量,要是没有的公司来消化?
假如有几十万亩,甚至几百万亩,又将如何?先不说能不能消化掉,单是前期的投入,就是一个大数据。
“董事长,十万亩我们看来很多,但对方希望有几百万亩的坡地供于产粮。”
“什么公司,这么大的胃口?”章立仁此时反而有些不信了,担心对方是皮包公司,信口开河,后果对云笛对他个人都是很严重的。
“我那朋友提到一家公司,不知董事长有没有听说?鹰飞食品。”杨政丞说,“我在网上查过,鹰飞食品这家公司,在国内外都有极好的信誉和很高的销售量。进出口上,也有很好的表现。”
“鹰飞食品?一家大国企吗。”云笛地处这么偏远的高地,对外的关注渠道不够。而鹰飞食品也没有往云笛这边发展,即使秦阔市,鹰飞食品的产品也不见得有货上架。
对鹰飞食品,杨政丞不打算多介绍。鹰飞食品产品在云笛没有出现,但秦阔市或许有,省里的人绝对值得鹰飞食品的存在。如今,让章立仁多一些担心与疑惑,自然会让人去搜找鹰飞食品的资料。
这样让章立仁和廖程进认知鹰飞食品,比自己主动介绍效果肯定要好很多。杨政丞说,“一个是民营的企业,不过,规模不小。具朋友介绍,他们的产品在国内不少市场出现哄抢。”
“哦,那可不得了的企业。”章立仁自然不够满意,可说到这些情况,杨政丞便告辞走了。
章立仁得知有这么一家企业要做农场,当然会找人查查情况,做到心里有底。便叫石一平到办公室,随后交待他搜找鹰飞食品这家企业的资料。
石一平作为章立仁的秘书,对网上搜找资料还是很利索的。搜找鹰飞食品,很快就搜出大量的信息。整理这些信息,石一平和章立仁对这家企业就有不同的认知。特别是对能够出口产品到欧美市场,这一业绩,已经是国内少见的企业。
稍加整理,形成一个文档。石一平对这种事也是熟悉,不到一个小时,便将文档做出来,打印一份给章立仁。
看一遍,章立仁觉得这份资料很满意,对鹰飞食品这家企业的情况基本掌握。便要石一平多准备几分,等去了市里汇报,也能够将这些材料用来做佐证。
因为看了鹰飞食品的资料,章立仁觉得很好,便让石一平给杨政丞电话,要他中午一起午餐,中餐之后一起去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