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大明国师 > 第五百六十一章 师徒

第五百六十一章 师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高煦想了想说道:“尤其是文官那边,都在暗中较劲,有人其实有推诿懈怠的现象,不想让北直隶比南直隶发展的好,想让俺大哥在储君之争中胜出。”

姜星火听后点了点头,朱高煦所言非虚,北平系的文官确实都是朱高炽嫡系,暗中做些手脚是在所难免的。

接下来,朱高煦又大致介绍了现在北京的文官班底和北直隶的变法进程。

南北直隶的变法是基本同时开展的,而与南直隶相比,北直隶在农业上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北直隶的大地主都是军功贵族,土地都是通过战争封赐获得的,这些勋贵武臣非常配合变法在农业上的政策,无论是摊役入亩还是清田,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基本没有阻碍.而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北方耕地受到土壤和水热条件的限制,粮食产量天生就不如南直隶,南直隶是天下粮仓,而北直隶哪怕用了化肥也只能勉强吃饱。

当然了,南北直隶的变法成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指标体系,北直隶的亩产量和总产量都被人为系数配平过,所以农业上南北直隶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

北直隶主要落后的地方是经济,这里除了跟蒙古人有些商贸往来以外,最多就是从天津卫跟朝鲜人、日本人有些贸易,但问题在于,走海路的话,其实朝鲜和日本的商人,更喜欢去登莱或者宁波这两个港口。

那么北直隶有没有优势的地方呢?

当然也有,而且不止一处。

北直隶相比于南直隶,最大的优势其实听起来有点魔幻,那就是“文教”。

文教方面,看的指标是府学、州学、县学、社学的数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人数,还有教师的功名水平。

而北直隶作为龙兴之地,又是文教相对落后的地方,存量虽然不行,但架不住增量猛啊!

尤其是这帮财富极其惊人的靖难勋贵,虽然嘴上瞧不起读书人,大概率也不会让自己最喜欢的继承人去读书,但都明白功名传世的意义,在发展家乡文教上,可谓是不遗余力。

就这样,靠着土豪带头砸钱的模式,北直隶在短短三四年就各种学校都建立了起来,而在永乐二年甲申科科举以后,南北分榜考试的重磅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北方士子的热情。

要知道,以前北方士子无论怎么卷,都是不可能卷的过南方士子的,在进士里面的比例,连两成都不到。

在这种“怎么考都考不上”的情况下,难免让人气沮。

而南北分榜考试,对北方士子的激励是极为巨大的,因为这就相当于打游戏打不过,但是他们可以自己单开一个菜鸡服务器玩,不用跟经济文教高度发达的南方人竞争了。

就这样,北直隶由于拥有了大量新建学校且待遇较好,所以南北分榜考试的政策一出,就吸引了其他北方地区诸如山西、河南、山东的士子和教师。

在这种虹吸效应下,很快北直隶的文教从纸面数据上开始了急速膨胀。

而这几年南直隶的文教是什么水平呢?

答案是基本原地踏步,思想界的混乱导致士林里内耗严重,互相口诛笔伐,而且江南的学校早就饱和了,更是基本没有增量。

如此此消彼长之下,再乘以配平的系数,就达成了“实际没超过但在纸面上超过了”的情况。

现在南直隶在总体数据上,比北直隶要领先一小部分,但绝非是不可弥补的。

而临行前姚广孝说的是没有错的。

唯一取胜的机会,就是发展北方的工业。

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并非不可能。

北直隶有完整的工业基础,南直隶有的技术这里基本都有,炼钢、化肥、玻璃等工业部门也一应俱全.而且由于战争的缘故,北直隶有大量的军用工坊用以生产火器、火药、甲胄、弓弩等物资。

不过,姜星火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问朱高煦。

姜星火转身面对朱高煦,此刻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透人心:“我想问的是,你一直以来都以将军的身份自居,如今,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成为储君的准备?”

成为储君,不代表能成为皇帝。

事实上,从储君到皇帝,尤其是在朱棣的眼皮子底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不是姜星火的胡思乱想,而是事实。

姜星火前世,朱高炽在竞争中胜出成为储君,可朱高炽的储君之位,坐的一点都不安稳。

朱棣不仅没有把封为汉王的朱高煦放到封地里,反而时刻带在身边,甚至以默许的姿态允许朱高煦在庙堂中培植势力。

就这样,汉王朱高煦及其势力在朱棣的默许和纵容下,不断攻击东宫。

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根本就不稳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即便如此,一旦犯错,身边的东宫署官也大多会被以“辅佐太子不力”的罪名打入诏狱,用来削弱朱高炽的羽翼,譬如杨溥就关了整整十年,直到朱棣驾崩才被放出来。

正因如此,在这种长期的高压下,朱高炽才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驾崩了。

那么即便现在朱高煦优势很大,他被立为储君,当上了太子,就稳了吗?

姜星火参考前世的历史,以及他对朱棣的了解,得出的答案非常悲观。

——完全不稳。

而且跟想象中可以弹冠相庆相反的是,恐怕朱高煦会长期遭到更狠的打压。

原因并不难猜,因为对军队有极大影响力的朱高煦成为储君,对朱棣的皇位威胁更大。

储君和皇帝,除了朱标和朱元璋等少数例子以外,基本都是无法共赢的。

而在历史上,尤其是马上皇帝,别的不用说,儿子杀老子夺权,还少吗?

光是一个安史之乱,就出了安禄山和安庆绪,史思明和史朝义这两对。

故此,姜星火可以肯定,朱高煦成为储君以后,朱棣绝对会一边往死里用,一边时不时就要打压。

而且为了制衡朱高煦,朱高炽恐怕不会被派到地方或者海外成为藩王,而是依旧维持现在的格局。

这样,朱棣就可以坐在高高的皇位上,看着两个各有短板的儿子相互争斗,如此一来,他的皇位才做的安稳。

甚至姚广孝还有过一种猜测,那就是之所以朱棣这么轻松地就把朱高燧放出去海外封藩,重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燧跟朱高煦关系好,而一旦把朱高煦立为储君,朱棣就不可能把朱高燧这个依旧掌握着一个小规模秘密情报和宫中宿卫的皇子,让他跟朱高煦走到一路去。

不然的话,军权加情报加宿卫,很容易就导致下一个玄武门之变,到时候朱棣就得跟李渊一个下场了。

所以即便朱高煦成了储君,恐怕现有的庙堂格局也不会有太过剧烈的变动,朱棣依旧会选择保留朱高炽的势力。

那么话说回来,以朱高煦的心态,能承受住这种储君之位带来的压力吗?

朱高煦也是微微一怔,他没有想到老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

他沉默片刻,然后抬头望向夜空中的明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姜先生。”

朱高煦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作为将军,俺在战场上能够冲锋陷阵无所畏惧,但成为储君,意味着要承担起更重的责任.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有很多人跟俺荣辱与共。”

“坦率的讲,俺没做好成为储君的准备,可是俺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是的,朱高煦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储君之争,只有一个人能胜出。

而失败者,将几乎再无机会。

如果朱高炽胜了,朱高煦能不能熬死朱高炽,然后当皇帝?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

因为大明的皇位继承权,按照宗法制从来都不是兄终弟及,而是父死子继。

朱高炽哪怕在太子位子上被熬死了,也是朱瞻基当太孙,然后朱棣驾崩直接跨过朱高煦继承皇位。

这跟朱允炆登基的逻辑,是一样的。

如果按照兄终弟及,洪武末年朱棣都把三个哥哥给熬死了,怎么没轮到朱元璋驾崩他就当皇帝呢?

要是有这好事,朱棣还九死一生发动靖难之役干嘛?

所以,只能争储君。

姜星火静静地听着朱高煦的回答,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但当他看到朱高煦神情中的坚定时,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欣慰。

姜星火终于开口了:“朝堂之事错综复杂,但只要你坚守本心,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既然你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最后助你一把吧。”

朱高煦听后,心中的念头更加坚定。

“敢问姜先生计将安出?”

姜星火给他解释道:“现在这些方面,农业和经济都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文教也基本进入了饱和期,所以只有两方面能够在短期内有所胜出。”

“第一个方面,是扩大工业产能,这里的工业产能既包括在北方已经有了完善基础的钢铁工业,也包括化工工业.现在的化工基本只有化肥和火药,接下来我会指点你生产出由混酸和棉花制成的硝化棉炸药。”

铁产量的指标权重系数非常低,因为大明从来都是炼一年的铁三年都用不完。

但钢产量不一样,钢能用来打造甲胄制造兵器,也是火铳和火炮最重要的原材料,所以在整个指标体系里,钢产量是一个权重系数非常高的指标。

而炸药在工业品里的指标权重系数不算高,却也不算低,能够在短时间能生产出来威力更强大的炸药,同样能够拉高权重。

至于为什么姜星火明明知道硝化棉炸药怎么制作,却现在才拿出来,这里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很简单,硝酸棉炸药是混酸和棉花制成的,它的爆炸威力比黑火药大两三倍,学名纤维素硝酸酯,旧称硝化纤维、硝化棉。

这东西很好制取,可以快速大规模量产,也确实是比现在黑火药强大的多的炸药,这时候用来冲产量拉高指标数据很好用。

之所以姜星火之前不拿出来,问题就在于,这东西不能用于军事,而且极不安全。

硝化棉炸药虽然威力比黑火药大,但燃爆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甚至比苦味酸都快,这东西一旦用来军用,那么火器几乎是会百分百炸膛。

不能军用,拿来民用行吗?

也不行,用在矿山,一个不小心就把所有人都活埋了。

正因如此,姜星火才始终都没考虑过制造这东西。

但是现在如果生产炸药只是为了拉高系数,那就可以大量生产,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放在那不用。

虽然浪费,但是拉指标好用,属于是卡bug的手段。

“第二个方面,则是以雷霆手段完成整个北直隶的士绅一体纳粮,阻力一定不小,但一旦能完成,同样能够极大地增加成绩,并且让陛下对你刮目相看,因为这是南直隶未做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