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他朱元璋以及他组建的管理团队。并没有过高层执政经念,属于草台班子,赶鸭子上架。
大明大部分制度也是借鉴元朝,以及元朝以前的朝代。
孰是孰非,是好是坏。朱元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后来,不断从西安传回的情报消息显示。
朱樉放开户籍制度后,并没有造成啸聚山林,聚众闹事之事。
当然,也有心怀叵测之人杀人越货等等。
好在朱樉在放开户籍后,又对清剿邪恶势力不遗余力。
如今的西北,却是整个大明最光明的地区。
西北的绿林好汉,江湖豪侠,痴情浪子等等。如今都改了行,紧跟着朱樉的步子前进。
文人墨客,精壮青年,无业游民等等。大多被朱樉扔进军中,执行朱樉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口号。
整个西北在朱樉的意志下,属于全武行的存在。
因此,朱元璋得出的结论是,朱樉重武轻文。
“父皇,我大明功在父皇。必在父皇的带领下,远胜汉唐。”
朱标并不认为自己在恭维朱元璋。大明现在各行各业都是蒸蒸日上。曾经因为战争造成的百废待兴,早已不见踪影。大明正在向着帝国前进。
“好了,太子。你修书一封,让老二不要参与进北平战事。让他与蒙古人继续保持贸易。保持着两方唯一的互通通道。北平一事,父皇自由安排。”
“这能行?”
朱标疑惑。战争都打起来了,难道还能继续做生意。就算你想,也不见得人家蒙古人愿意。
朱元璋神秘一笑,对朱标说道。
“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告诉老二,他没有多余的兵力。让他负责好吐蕃一事,以及陕西的防守就行了。也不要大意,别让蒙古人钻了漏子。”
“儿臣写信?”
“父皇何不直接给二弟下达一封圣旨。”
朱元璋摇头,有些事情,比如他支持朱樉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公开的。一旦以圣旨的形式下发,必然存在泄露的风险。
而朱标以家信给朱樉,是绝对的安全。
至于为什么是绝对!那是因为朱元璋曾经派人劫持过朱标和朱樉的信使。
最后的结果,全部是人死信消。
朱标的死忠,不如朱樉的。朱樉的信使,分成明暗两条线。
朱元璋遇到过两次,被朱樉的信使反杀的情况。
当然,朱元璋只是认为朱樉重视自己的消息传递。却不知道,能造成绝对安全的原因,还是赵敏所谓。
朱樉的信息传递,全是走赵敏指定的路线。这一路上,赵敏安排了多少人在其中。恐怕也只有赵敏自己知道。
特别是朱樉与朱标两兄弟交流的专线,可以说万无一失。
“太子,你就以父皇刚刚与你所谈告诉老二。但是,不能提起是为父的意思,明白吗?”
“儿臣明白了。”
朱元璋的意思,朱标真的明白。朱元璋是怕朱樉受到肯定后,又会飘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