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由检的吩咐,隐在殿角的一名太监赶忙从侧殿搬来锦墩放下,骆养性施礼后坐了下来。
朱由检与骆养性闲扯了一会,离乾清宫最近的温体仁、王应熊、张至发三名阁老联袂而来。还未等三人询问何事相召,朱由检便吩咐先去昭仁殿内商议其他事项,待重臣们到齐后再商议今日的重头戏。
见皇帝在昭仁殿的御座上坐定,温体仁等人拱手施礼后坐在了日常的位子上。
“温卿,前番于京畿之地召集郎中授课一事进展如何?期间可有须修改之处?”
朱由检所说的郎中授课,是他上个月刚刚想到的一个新政策。在与内阁诸人商议过后,现在已在京畿地带的州县开始试行,待总结其中经验后再向其他行省进行推广。
这项新的政策就是要在今后的数十年内,在大明交通便利的各个村镇,全面推行朝廷补贴的医疗制度,争取每个村落都要配备一名懂得基本医疗常识的郎中。
这项政策暂时无法惠及偏远山村的百姓,因为交通条件的制约性实在是难以克服。
在朱由检对内阁几人提出这条新政时,温体仁等都是沉默了下来,他们虽然佩服皇帝这种前无古人的想法,但却对这件事的前景极度的不看好。
朱由检此举效仿的是后世建国初期施行的赤脚医生的那套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将会使大明境内的广大农户从中直接受益,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不过这项规模浩大、涉及面极广、周期相当长的惠民工程,需要花费的银钱也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当然,阻碍这条新政推广的最大障碍并非是银钱,而是大明境内郎中数量的严重不足。
中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一个合格的郎中成长起来至少要一二十年的时间。而目前大明境内的郎中大都集中在州县以上的城中,乡村的农户一旦染病,不管距离多远,也只能跑到县城里找郎中诊治,耗时费力不说,一旦是急症发作,很可能在路上便没了性命。
朱由检也知道,依照现在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加上极度落后的交通环境,得了急症就算送到城内也基本上是一个死字。他推行新政的目的不在于抢救无法医治的病人,而是让那些因风寒发热、腹泻腹痛这样的常见病没得到及时医治、最后导致病情加重的病人们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
“启禀圣上,自接圣喻之后,臣等会同顺天府尹共同商议具体施政策略,乃决议将顺天府下辖之大兴、宛平两县,以及通州、涿州、霸州、蓟州、昌平等州县一并纳入到此次惠民新政当中。盖因此数州县抵近京师,医、药均资源远胜大明其余州县,新政推行相较而言应会顺畅一些。内阁已行文至此数州县,令当地官府于城内择一处宽敞之所在,配备相应设施,雇请当地名医轮番授课,学员皆为镇村之中医术浅陋者,由于施行时日尚短,目下尚未有具体奏报回传。”
温体仁端坐拱手回禀道。
内阁诸人与顺天府尹陈奇瑜会商后拿出了现在施行的这个方案,并从户部给每个州县分别下拨了两千两银子作为新政的经费,用在雇请名医、负责受训学员的食宿等方面的花费上。
“诸卿做的不错,此项新政非一时一日能见功效,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为佳;朕于闲暇时亦曾静心虑及此事,为免新政因种种制约半途而废,特决意成立专责此事之有司,所有与之相关人员物资配属均由其全权负责,新建有司暂名卫生署,署正为正四品之职,首任署正由太医院院判吴有性担任,其余官员吏目品级、员数由内阁与吏部会商后决定。卫生署直属内阁管辖,其职责权限由内阁商议后呈报上来,其署衙由阁臣选址新建,望内阁诸卿将其职司制订详尽,朕会斟酌考量其中利弊后予以推行!”
有鉴于目前形势正在向好的方面平稳运行,那么在大明有条件的地方,有步骤的推行基本卫生常识便被朱由检提上了议事日程。
由卫生署出面,当地官府配合,在县城村镇开展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的大扫除运动,推广饭前便后洗手、凉水必须烧开后方能饮用、夏天饭食隔夜必须加热食用、重大传染性疾病施行隔离、村镇茅厕改造等一些列举措,从根本上整治村镇的卫生环境,杜绝因为个人和环境卫生问题引发的种种疾病,这就是朱由检设置卫生署的初衷。
而这些即将展开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需费用由內帑与户部共同负担,其中內帑出资占到七成。
至于以后是否在人口密集地设置公立医院一事,现在只能列入计划,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如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