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扶苏预料的不同。
白起看到章邯的信件时其实并没有太过愤怒。相反,对于章邯的“不告而别”,白起甚至有一些庆幸。
原因就是,魏军的来到实在是太凑巧了。
白起用兵谨慎,当然预料到有可能的背后遇袭。毕竟自己背后是刚刚用暴力方式攻破的故韩土地,在大军外出时有谋乱行为是可以想见的。
只是白起没想到的是,故韩没有叛乱,反而是魏国出现了叛乱。
魏无忌渡过济水,逼迫魏王圉逊位的手段,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即便是白起也算不到这一点。
不过白起留在后方进行防备的同样是一员大将——王贲。
伐魏之战,王贲的光芒完全被蒙恬,甚至小将李信所掩盖,其人似乎也并无怨言,一心一意身为前锋,为主军揽起脏活累活。
就连归入白起军后,军中因为他的爵位超过了主将白起之事而多起的异议,王贲也充耳不闻,依然老实本分地完成白起布置的所有任务,任劳任怨。
因为头上有个战国名将之首的父亲在,王贲自参军以来就没少受过质疑。
无论他如何拼命才在战场上博取的功绩,也会被视作理所当然,不要说夸赞,甚至还会有不少怀疑的目光。
而一旦他有所错漏,几乎一定会被加倍惩罚,这惩罚不是来自别人,只能是来自上将军。
王贲不是没有过怨言。
但是年近不惑,王贲已经没了当初的愤然。既然一定会背上“王翦之子”这个名号,那就尽量背稳就好。
王贲才能如何?
就算因为王翦太过耀眼,白起惊才绝艳,王贲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爬上平西将军之位,甚至在中生代中,是第一位得以独立领军的年轻将领。
足足比直到伐赵之时才独自领军的白起早了两年,而在“并不光彩”地加爵右更之后,王贲的爵位已经超越了被连贬的白起。
仅这两点,就足以看出王贲的不凡了。
而有后世记忆的扶苏,自然更对王贲的实力有所认识。
这位可是灭了山东六国中一半国家的超一流大将,王贲通武侯的成色,可不比其父的武成侯稍差半分。
原本有王贲安稳后方,白起军的上党攻势必然是后顾无忧的。
然而,魏无忌来了。
倒不是魏无忌的用兵能抢过王贲,而是两人所率的军队不同。
昭军都被白起带到上党前线去了,王贲手上的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故韩降卒,以及少数用来监军的昭人。
就这少数的昭人也算不上精锐。
毕竟要跟李牧掰手腕子,白起也无法托大,稍微好些的兵士自然都要紧着前线用。
故韩人心本就未复,能够用来做基地的坚城新郑又被始皇下令给毁了,王贲此刻能做的,只有坚守轩辕关,防止魏无忌分兵南下。
一旦魏无忌南下进入故韩腹地,故韩的反叛势力必然会有反复,到那时,陷入故韩领土的昭军才会真的面临灭顶之灾。
而王贲手上本就复杂的兵员,到时也将无法信任。
至于北上救援白起,王贲就有心无力了。
求援信早已发向咸阳,王贲只能希望白起能够不负军神之名,在赵魏的夹击下撑下来。
王贲的求援一到安邑,扶苏就知道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