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农女当家 > 第112章 家和万事兴

第112章 家和万事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到底是有了家底,这一次根本不用崔玉交代,赵二石可就把新家布置的妥妥当当的了。也是他向来对自家媳妇说的话,提的事儿上心,所以那些什么影壁墙面,什么中堂客堂但凡是别人家讲究的,他可跟着讲究了个遍。

八仙桌跟条几都是描刻雕花的,大红朱漆陪着金黄的芯蕊,瞧着都不像是一般人家的用度。还有厅堂里的太师椅,那都是用了专门的红柳打的,更别说那些摆设跟看着就风雅的书画了。

“媳妇,你瞧瞧这窗户。”赵二石扶着自家媳妇来回溜达打量着,见媳妇越看越欢喜,他心底不由松了口气。幸亏媳妇满意,不然他少不得再费心折腾一番。

崔玉应着赵二石的话往木格窗户那探了探身,看似不起眼的窗户却别有洞天。上边雕刻着许多吉祥的花纹,还有她早些时候说过的青鸾飞鸟图案。

这纹案看着就细致,用手蹭了蹭,竟然半点都不刺啦手。想必是费了许多功夫的,崔玉不由感叹那打窗户木匠的手艺了。却不想一转身,她就对上自家男人正得意洋洋的模样。

莫不是这是他的杰作?

果然,见自家媳妇喜欢,赵二石凑近了说道:“媳妇,这花样是我找小山问过的,他说书里青鸾就是这样子的。不过我不放心别的人雕刻,所以就抽空自个打了这几间屋子的窗户。”

要不说崔玉从来不相信男人不经惯,瞧着赵二石,现在的日子明明已经比那些员外人家也不错了。可偏生还一心守着自己,处处想着自己,甚至就算有了丫鬟小厮,可但凡遇到她的事儿,这憨子还是那般固执的要亲自照顾。

看完了新院子,崔玉跟赵二石又去逛了逛后院,后院跟一般大户人家的布置差不多。有水井还有养花种草的地方,往北一排还有丫鬟小厮的住处,再有就是放杂物的地方跟一些客房之类的。

因为现在家里的猪跟鸡鸭之类的家畜都在河滩地那边养着,而且菜园子也不用另外开辟,所以倒是让把菜地换成花圃的新院子显得更雅致得体。

逛了一会儿,崔玉觉得有些累了,跟赵二石说了一句,俩人就一块回家了。路上,她不免兴致勃勃的说起了搬家的事儿。虽说如今她早就不像最初盖新房那般兴奋,但乔迁之喜更何况是赵记发展壮大之后搬的第一次家,她怎么能不激动?

其实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去县城买房子置办院子,毕竟那里更繁华也更方便。可一来周氏年纪大了,不愿意离开赵家村。二来赵记的基业在这里,说走就走也不太显示。更重要的是,崔玉自己也习惯了村里踏实的生活,实在不想轻易的离开这里。

虽说赵家村不若外头方便,但这里的人心思少,花花肠子也少,大伙儿一起共事儿顶多就是有个眼红的说几句酸话。可若是哪家真有了事儿,乡里乡亲的可每一个会说袖手旁观的。

而县城就不同了,来往的人惯是会说巧面话的,指不定面上嘻嘻哈哈的跟你交好,背地里就跟别人嘀咕一些有的没得。就好比李氏跟陈木匠刚刚去县城的时候那般。李氏开着门店卖吃食,陈木匠在后院接木匠的活儿,本来是图个方便又能省些开木匠铺子的银钱,谁知道竟然会引了不少流言蜚语。

不说很长一段时间那些要打木器的人不敢去寻陈木匠,便是李氏都被人指指点点的说那妇人抛头露面就是因为男人不行,这才开吃食店补贴家用的。

若不是后来出了个举人崔虎子,只怕俩人少不得再被人说道些日子。

说起这个来,崔玉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理解,毕竟熙朝虽有男女之妨,但也是允许妇人做些生意贴补家用的。否则许多门店也不会有女掌柜的存在了。

到后来她才明白过来,那些人大多数家里也有店铺,只是生意有好有赖。所谓同行无同利,李氏的铺子挣了钱,自然就影响了别人家的生意。

所以那些好听的难听的,可不就一股脑的冒出来了!

这就是崔玉为什么宁愿蜗居在小山村,也不愿意轻易出去过。说她没心劲儿也好,说她没出息也罢,反正如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男人跟孩子的生活,她满意的不得了。

回到家的时候,天天跟嘟嘟还没回来。这俩孩子也是小可怜,自从赵家私塾开办以来,就被自家爹爹打包丢了进去。美其名曰是要打小教养,可实际上还不是怕俩臭小子累着自家媳妇了?

朵儿一边剪纸一边扭过来扭过去的不安生,而如燕则缝着衣裳在边上跟她说着话。因为如燕跟小山订了亲,所以崔玉就做主把她跟王秀和的卖身契放了回去。

不过这俩人也是有心的,就算拿回了自己的卖身契,也从没觉得翻身做了主人。平日里该如何还是如何,也从来没觉得自己跟举人结亲,有了什么优越感。

尤其是王秀和,现在除了拿回自个的卖身契,更是跟着东家挣了不少工钱。现在她除了感激东家之外,就是琢磨着要给闺女准备什么嫁妆了。

至于朵儿,自打小板凳去了县城,她很明显干什么都没精打采的。不过今儿瞧着她的模样,倒是少有的活跃。崔玉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小板凳寄了信回来,还托人给朵儿捎了小礼物。

果真是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只一封信几句话就能引得她心情起伏。不过想到最初自己跟这个憨子相处的场景,可不也是如此的?

又过了几日,赵小山从县学回来了。说是因为他考中的举人,过几日就功课了。半麓书院的名号,别说崔玉知晓,就连周氏也是听说过的。

那里出过两个寒门状元,加上授课解惑的师傅许多都是从京城请来的,所以名气极大。更重要的是,经常会有官员跟游历的先生去讲学,单单是这一点就是别的书院望尘莫及的。

据说半麓书院本来只是个小书馆,不过哪里对寒门学子开放,只要资历够又能通过考核,就能进去学习读书。因此对于百姓家的供养的读书人来说,那不止是一个途径更是一份荣耀跟向往。

只可惜,这么多年到底也没有多少真正的寒门学子考进去,更没有几个从黄土地里识字儿的人在里面学成一番。

赵小山想着他跟如燕年纪不小了,而且他这次去书院到下次去京城赶考,又要耽搁三年时间。所以问过周氏跟崔玉以后,两家就打算干脆趁着新家盖好了,办了俩人的亲事。

用新宅子做他们的新房,加上赵记财力人力的支持,这场婚礼虽然仓促但丝毫不显怠慢。

自打定下了好日子,如燕就开始在房间里缝制嫁衣了,虽然时间紧张了些,但幸亏她一直在准备着。所以倒也不觉得赶的慌。

崔玉担心她一个人闷的难受,也会让朵儿时不时过去陪着她说说话。至于请全福婶子,准备双喜字,还有陪嫁跟迎亲的东西,自然都有两方长辈打理。

到了七月底,赵家正式下聘,下聘的院子自然是王秀和如今住的赵家旧宅子。左右也算是分开了,娘家跟婆家不住一个院子也能生了不少人的话柄。

下聘的日子,赵家长辈几乎都到了,就算是不看在赵二石的面子上,也得掂量一下赵小山举人的身份。甚至就连早些时候有意跟赵小山结亲的乡老,也早早就来做见证了。

赵家的聘礼很是丰厚,甚至比最初崔玉进门时候多了不知道多少。单是地契房屋跟银票,都不知几何,更别提一个下聘礼买了多少吃食点心了。

看到一台台聘礼进了如燕的屋子,村里人更是热哄哄的说起来,赵家还真是看重俩孩子的亲事,竟然下这么大的手笔。

“可别说,这点东西对赵家来说也算不得什么,不过如燕那个小丫头能嫁给举人老爷还被这样看重,还真是好福气勒。”

“可不是,听说如燕跟她娘早些时候就是赵家买回来的丫鬟,现在瞧瞧倒是成了主家了。”

“也是赵家人心善,俩孩子也都是好的,这要是放在别人家哪轮得到她当媳妇啊。”

“就是,便是镇上香薷阁的掌柜的也只是纳了他落难的表妹当小呢。”

不管外面的人心里怎么想的,但看到两家交换了聘书,心里都为着这门喜事儿高兴。都是自个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就算门第有些出入,那对于这些心底实诚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不碍事儿的。

下聘之后就是成亲了,原本村里人办喜事都是亲近的人家相互帮忙撑起来的。但这回,赵家不仅请了做酒席的班子来直接开流水席,甚至还花钱请了外头的戏班子来热闹。

至于待客的桌椅板凳,不用赵二石各家各户去借呢,大伙儿就你一家我一家的搬了过来。

而成亲前一夜,崔玉除了跟如燕说了许多知心话外,还专门告诉了她许多成亲以后要注意的事儿。当然,那些难以启齿的话,崔玉担心王秀娥那软性子不好意思告知如燕,所以也是要说的。

本来崔玉说的话,还能让如燕连连点头,可到了后边简直让人面红耳赤。让如燕整个人都不好意思起来,那脸蛋更是羞红极了。看的崔玉直笑,大概是她的恶趣味,当初成亲前她不也是这么被李氏耳提面命的教导的么?

一连忙活了几日,在赵小山跟如燕的良辰吉日之后,他就上路去了州里。之后的日子,如燕也会隔了三五日就跟着家里送货的车队去探望他一番。

到后来,崔玉心疼俩孩子奔波,新婚燕尔就要相隔两地,也确实不像话。跟自家男人嘟囔了几句之后,赵二石干脆就在半麓书院下头的镇上设了商行的店铺,还交给如燕跟王秀和去打理。

说是让她俩打理,其实里面的掌柜的跟活计都是从赵家私塾出师的,商行里的道道都知晓个八九不离十,所以也用不着俩人费心去谈生意挣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