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适停顿之后,杨君溪又继续说道,“接下来,我再说一说武正祥和阿金。 车祸后的阿金,同样叙述出了被害经历和武正祥青少年时的学医经历。可与康安平一样,阿金的‘还魂’也不彻底,武正祥跟随周新民之后的经历,阿金就没有提及。除了懂中医,武正祥的其他特质,以及暴躁易怒独断的性格特征,阿金完全不具备。”
“杨教授,依您之见,我市发生的两起事件,与真实的‘借尸还魂’事例,究竟有没有关联?或真如您所说,是有人借用‘借尸还魂’的外衣,达到别有用心的目的呢?”听到这里,刘跃又提问了。
“刘局长,对这个问题,我目前还不能回答。”杨君溪甚为严谨地说道,“因为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验证,所以我无从判断两起事件的真实性质。”
“是哪两个关键问题?”钟建明也忍不住询问。
“第一个问题,康安平和阿金叙述的‘被害’过程,是否是真实的?尽管他们分别都说出了凶手的名字,即‘潘群’和‘姚明义’,可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找到这两个所谓的‘凶手’,也就无法确定二人言辞的可信度。假设两起杀人案件的凶手果真是这两个人,那么我基本就敢肯定,康安平和阿金就是被‘还魂’了,因为除了被害者,没有人会确定地说出凶手的名字。当然了,你们已经事先排除了康安平和阿金本人就是凶手的可能性。可如果凶手另有其人,那二人的症状,就不可能是‘借尸还魂’了。第二个问题,康安平和阿金,是否拥有李彬和武正祥的全部人生记忆?例如李彬从教经历,武正祥从商经历等,他们是故意没有提及?还是根本不知情?如果是前者,他们应该是‘还魂’,因为除了自己,谁也不可能完全回忆起一个人的一生,包括父母、爱人及子女。可如果是后者,事情就难说了。”
“果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经杨教授一分析,原本复杂的案情居然简单了许多,这两个关键问题,正是解开两起‘借尸还魂’事件的钥匙。”听过杨君溪的案例分析,刘跃深受启发。
“刘局长过奖,我不过是客观陈述罢了。”杨教授谦虚地说。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负责继续验证,可对第二个问题,还需要请教杨教授,如何能够有效地验证出,康安平和阿金是否存有这部分记忆?”刘跃接着问。
“通过梅教授和王医生的描述,康安平和阿金的情绪状态都有些不稳定,所以我觉得,验证方法还是要温和一下,并且要逐步推进,由简入难。比如康安平,可以先让他辨认挑选一下,李彬生前撰写的教案,李彬妻子的随身物品,关系要好的朋友、同事、知青照片等等,如果他每次都能准确地挑选出,与李彬有关的人物信息,说明他对李彬的记忆是有效的,反之说明无效。阿金也是一样,武正祥各个时期交往的人以及经历的重要事件,都可以用聊天交谈的方式,询问一下阿金。方才梅钰教授提到,阿金已经详细回忆出了武正祥学医的‘德济堂’构造摆设,并建议与实地场景相对照,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给出了合理性建议后,杨君溪又进一步提示到,“如果以上验证方法都顺利,在保证二人状态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安排他们与李彬、武正祥亲人朋友当面见一见,看他们能不能完全站在两位死者的角度,与之自然对话,尤其能不能说出,彼此一些特别的经历,或是共同的回忆。试想,如果康安平能说出,李彬与妻子之间独有的承诺,或是阿金能清楚武正祥与某一朋友的共同秘密,那二人‘还魂’之说,就可以坐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