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老舍之谜 > 第四章 《四世同堂》的艺术价值

第四章 《四世同堂》的艺术价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抗战爆发以后,老舍已很少写小说,更很少以北平为背景写长篇小说,那需要投入全部的力气,也要有好的主题。

而抗战以来,丰富的生活与经历,在城市、农村,在前线、后方,以及在大西北劳军途中所见、所感、所闻、所思,自己身上发生的深刻变化,都在准确理解和把握人物的基础上,赋予了那个时代环境下具体的一个个逼真形象。

老舍这么一个最厌恶战争的人,现在也得高喊一声“杀杀杀”,经历一段精神裂变与洗礼。但作者远比其他作家伟大的是,他并不到此为止:将来,假若我能再见太平,我必会忏悔!

人与人是根本不应当互相残杀的!现在,我可决不后悔。现在,我们必须放弃了那小小的人道主义,去消灭敌人,以便争取那比妇人之仁更大的人道主义。不仅要杀日本侵略者,连同汉奸、伪军,“该杀的人很多”,以及我们的习惯、思想、态度、精神等等:这次的抗战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扫除,一方面须赶走敌人,一方面也该扫除清了自己的垃圾。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

另一方面,瑞宣在日本人死亡时也会哭,因为“敌人也是人”。

而一旦日本人投了降,无辜的日本老太婆,也在战争中丢了年轻一辈亲人的孤独者,属于一个民族、但思想已经超越了国家民族界限的老邻居,瑞宣他们却并没有发泄、报复——普通百姓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不该承担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罪过。这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方面。相反,曾经信誓旦旦,说日本一战败,就好好收拾收拾北平的丁约翰之流,倒是另一种形式、容易忘记历史的“洋奴”,他得知日本投降后,不是对战争进行总结、反思,而是首先 想到“我上英国府去”。

一次长达八年的战争,即使我们胜利了,也一定会胜利,死了多少人,对侥幸活过来的人来说,有多少亲人一个个离开了,那胜利又怎 样呢?

“胜利和失败有什么区别?胜利又能带来什么好处?胜利的日子应 该诅咒,应该哭。”更应该总结、反思,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差距。

《四世同堂》里那些负面形象,冠晓荷、李空山、大赤包之类,身上的缺陷,有些是人性中本有的,绝大多数却是后天养成的。从这里,能找到我们民族在太平日子里难以发现、挖掘的弊端,即我们精神、思想、习惯、欲念……里的“垃圾”。

这样,通过写作不朽的家族小说和描述历史状况,就展示了一种普遍的人道主义。

具体的承载人有瑞宣、瑞全和钱默吟,他们身上都活着作者自己的影子。特别是瑞全,逃出北平,经战争和生活的磨练后,对土地和民众有了新的认识。老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里面的人物才有了活的依据,写出了战争对中国人精神面貌的消极影响。

但刻画得最成功的第一人物还是瑞宣,他不仅含了作者的影子,更多的是胡絮青的影子,这一点很少有人注意到。

因为其中的许多心理与思想冲突,就是胡絮青的。

本来,以这样一个男人,尽鼓动别人走出去,抗日,自己却就是不能离开,甚至连弟弟瑞丰,都鼓动他离开,留下的理由,却无非是比他单多出两个孩子,这理由就不很充分。可是,若将此心理当成是胡絮青的,一个知识女性的,就合情合理多了。胡絮青一定向作者讲述了她当时许多的心理活动细节,这是老舍形成瑞宣这个人物最坚实的基础。

此后,战时北京日常生活的生动缩影,侵略者的残暴,亡国奴悲惨处境,苦难和斗争,短短几年内,一个小胡同的人,砍头的砍头,活埋的活埋,自尽的自尽,坐牢的坐牢,饿死的饿死,多少家破人亡的事,所有 :嘉乏?世同季节性节日和地方习俗,也就有丁落实,有一个“眼睛”始终在帮作者观察、注意、补充。应该说,《骆驼祥子》是一个高度,《四世同堂》是又一个高度。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堪称杰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