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安排好章韩的事情,快步来到前厅的县衙大堂。自从暂代即墨令事以来,后院作为赵旻的自留地,前厅则变成了孟侯的办公场所。用孟侯的话说,这叫充分利用资源。
此时的大堂中正呈现一幅热闹的景象。大堂沿边摆了一溜儿案几,每个案几后都有书吏跪坐着埋头奋笔疾书;不时有人从门口急匆匆进出,无论进还是出都是一般的模样:手里捧着齐下巴的书简,脚下像是带着风般一路小跑。大堂中不时有人报出“甲四十七”、“丙三百二十六”之类的数码,随即就有人把写着的数字用竹片贴在大堂两侧的墙上,原本土黄色的墙壁现在已几近贴满,看上去一片翠绿,煞是好看。孟侯一个人坐在大堂上首的坐塌上,总有小吏把总结好的书简递给他,在他浏览完毕签字后再接过来离开,立刻又有下一位小吏上前,如此循环往复。
当赵旻跨入大堂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副忙碌的景象,除了进出的书吏在经过他身边时低头无声行礼,整个大堂中竟无人发觉他的到来。看到这一幕,赵旻也有些不好意思,数万人进行屯田,其中人数统计、户籍编造、土地整合分配等本就是十分烦琐的工作,如今春耕在即,自然需要抓紧时间。而赵旻却把这些琐事一股脑的扔给孟侯完成,此刻也不由得生出些许对孟侯的愧疚之意。
说起这些书吏,还要感谢夏侯家的贡献,程弼下野后许多他的亲信也随之或抓或逐,一时间府内人手紧缺。幸好夏侯家挺身而出,派出数十名家中子弟、或是各处账房,才算暂解了燃眉之急,让屯田这件大事得以顺利推动。这也让赵旻心生感叹,果然人才都是由世家掌控,程弼一倒台,数万人的即墨县竟无人可用,而夏侯家这种二流家族也能一下子拿出数十名人才来,若是传世百年的大族更是可想而知了。
过了良久,方有人发现赵旻的到来,连忙站起来行礼,这才让众人察觉,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
孟侯见状,知道赵旻此时来找自己必有要事,于是清咳了一声,吩咐大家暂时休息一刻,然后对赵旻挥手示意,起身转入了大堂后的偏厅。
赵旻连忙跟上,进入偏厅时孟侯已经命人煮了清茶。赵旻知道孟侯时间宝贵,也不耽误时间,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我打算成立一处工坊,来问问先生的意见。”
孟侯为赵旻倒上一杯茶,没有说话,只是用询问的眼神看着赵旻,他知道赵旻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在工作最繁忙、人手最紧的时候提出无谓的要求,于是等待赵旻继续说下去。
赵旻继续道:“我知道现在春耕的准备是头等大事,即墨地富,屯田之法只需两年,便可以一地之力供万余大军一年之用。然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若想得数年之利以供将来,必须让商业发展起来。如今我等依靠夏侯家的商业网络,商品销路可达幽、徐、兖、冀,然缺乏特产,商品获利微薄,终非长久;故此旻欲兴工坊,制特产,以供来日之需。”
见孟侯毫无反应,知道这个时代重农轻商的观念根深蒂固,赵旻虽说是主公,可也不能在手下都不情愿的情况下强迫执行命令,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说:“我所欲建工坊,其为有三。其一为酿酒坊,用蒸馏秘法,可造得秘制佳酿,远胜当今之酒;一斤酒液用粮十斤,得钱可达千钱,胜过十斤粮价何止十倍!”
孟侯知道赵旻有酿酒的方子,因此闻言也不吃惊,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赵旻也没办法,孟侯不好酒他是知道的,而且要酿酒就要消耗大量粮食,对主管粮食生产的孟侯来说未免有些当面挖角的嫌疑,这也在所难免。于是只好继续:“其二为炒茶坊,采用当年新茶,经炒制、晾青、揉捻等工艺,所得称为炒茶,用滚水冲泡,芬芳醇厚、清香怡人,饮之齿颊留香,且有延年益寿之功效。若推广开来,一两茶或可得利千钱!”
“哦?”孟侯来了些兴趣,虽然还不至于让他马上就能改变主意支持赵旻建工坊的打算,但这种炒茶的工艺闻所未闻,倒的确有些新奇。这个时代的饮茶习惯不算特别普遍,只在青徐兖豫等地的富庶之家流行,而且饮用的是在生茶制成的茶饼中添加一些佐物,煮后饮用,口味怪异不说,饮后口中还有些异味。但所谓雅士都喜欢这些清幽高雅之物,孟侯虽自号隐士也不能免俗,若真如赵旻所描述一般,或许真的能大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