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二月春分,京城也已经有了暖意,草长莺飞。
但东林一党,却再受重创,没有一丝回暖的迹象;许是春天虫毒滋生,党中魁首,赵南星老大人再次卧床不起,连续数日无法当值,已有御史参他恋栈权位,但他终究没有上辞表。
一时,浙、楚、齐等一众“方党”,蠢蠢欲动,只是首辅谨慎,没有妄动;但东林诸人依旧觉得寒意袭来,党中魁首骨干或叛变、或病倒、或在乡荣养,要是皇帝再支持首辅一方,进行清洗,只怕就要损失惨重了......
只一日后,皇帝就将弹劾赵南星的奏章留中不发;又召首辅、兵部尚书、吏部尚,三位重臣至书乾清宫南书房,议设登莱巡抚事。
以水师支援辽东,袭扰后金的方略,年节前就由首辅、兵部部堂、辽东经略议定,关键的是这巡抚人选和银两的拨放......
是倾向于当前势弱的东林,还是目前重新生聚,勃发向上的“方党”呢。
左都御史张问达在衙署值房中,轻轻叹了一口气,怕是很不乐观。
朝中东林大佬只剩刘一燝、周嘉谟和自己,而刘一燝自从上次皇帝允了孙承宗的讲学之后,与自己等人竟然有渐行渐远的架势;而周嘉谟本就不是“奋勇争先”之辈。
皇帝每月一朝之外,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惯于召见一位或数位涉及其中的重臣议事,被朝中戏称为“南书房议政”;如此一来,督察院和科道言官很难直接参与,影响力锐减.....
今日议事的三人,还有两人与东林素来不对付,且在此事的议定上,分量较周嘉谟还重。
又是天下瞩目的辽事,谁会轻易放弃?
正道维艰啊,都堂大人双眼无神的靠在椅背上,又叹了几口气。
咚咚咚。
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张问达眉头一皱,还有点正道清流的样子嘛,衙署中乱跑,成何体统?
“都堂,”只见一青袍文官,急步走进值房,面上有一丝喜色。
“何事?”张老大人抬头,见是和自己走得很近的一位御史,依然不悦地道。
“都堂,”那青袍文官恭敬行礼,压低声音道:“登莱巡抚的人选,已经议定了......”
“哦,”看下属神色,张问达心中不由一动。
“是袁可立,”下属难掩喜色:“据说是少詹事孙大人推荐的,这会已经奉召入宫陛见了......”钱龙锡去职,“帝师”孙承宗顺理成章的晋为正四品的少詹事了。
这青袍文官一向是张问达的马前卒,在他看来,这次是皇帝帮了东林,避免方党趁赵老大人病倒再起势;何况孙承宗本为东林,此次证明了他对皇帝的影响力,实在未来可期啊!
却是没有注意到,张都堂的脸色先是一喜,却又逐渐平静,目光中不知所想。
东林党既没有公认的首领,又不是铁板一块一致行动;这刘一燝、孙承宗和自己、李三才、赵南星等人,可不能完全算是一路人呐;他还想得更深,青年天子已经有了帝王心术,扶弱抑强,虽是略显生涩,却是明明白白。
没有绝佳的机会,东林要想恢复光宗盛况,是愈发难了,何况自己这些人,年纪已经大了.......都堂大人不禁叹了一口气,只有等几位党中骨干来京了......
******
乾清宫南书房,端坐在御案之后的朱由校,确是没有想到,有人已经把他的心思,看的七七八八了,他此刻正在打量着眼前的文臣。
年近六旬的袁可立,眉毛已经斑白,却没有像一般的读书人那样留着胡须,神态温和,眼睛不大,却有一丝锐利在其中;曾任苏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在一众东林文臣中,算得上履历较为丰富的实干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