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何晋扯着嗓子,大声嚎着,身旁上百人一起干嚎。
今天已经是临淄解围后的第七天了。刘备军一行人,一千零八十个,正在前往广宗的路上。
为什么要前往广宗呢?因为刘备的老师卢植在广宗,他们是来投奔他老师的。
其实何晋是不愿意走得,打算暂时留在临淄。因为青州刺史龚景非常器重刘备,对刘备军给钱、给粮、给甲胄兵器都不遗余力。幽州义勇在临淄完成了华丽的换装。
在何晋的系统当中,幽州义勇的装备已经变成了良。
何晋觉得留在临淄也不错,龚景在他看来就是个好老板。虽然未来可能不如刘焉那般,可以独踞一州,甚至可能很快就消失了,但至少目前来说,是不错的。
他不知道未来刘备会何去何从,只大抵记得虎牢关之战,三兄弟粉墨登场。之后就北海救援孔融,在之后入主徐州。
既然未来不确定,干脆留在青州好了。整顿兵马,顺便等机会。整顿兵马,期待虎牢关立功。
运气好一点,说不定提前让刘备占有一块地盘。因为北海就在临淄附近。徐州呢,也就在青州南边。
说实话,他是有点受不了这样跟着刘备提心吊胆了。本来应该很简单的黄巾副本,结果一关比一关难。
上次幽州是五倍,这回十倍不止。那下一次呢?要是直接来个二十倍,他不如现在就抹脖子。他真心受够了。哪怕有金手指,他也不想再尝试一次,尝试这样的提心吊胆。
这样的场面,多来几次,他一定会短命的。不能指望每次都遇上对手太蠢。以寡击众,听起来带感,实际上,一点差错都会全盘皆输。这种压力真的很大。
刘备本来答应了,可是过没几天,他又反悔。要带队去广宗,支援他的老师卢植。卢植官拜中郎将,正带领大军在广宗和张角对峙。
“喔,老师阿。喔,喔,那大哥随意好了。我没意见。”,何晋发出几声意义不明的感叹,赞成刘备的话。他们就上路了。
“好像不错呢。反正多立点功劳没坏处,反正不要我扛就可以,大了不起跑吧,有两个武力九十九的兄长,我应该会没事吧。”。
对于离开暂时安稳的青州,何晋不太甘愿,但是想到卢植,何晋就答应了。反正他不是主将,不用扛责任,面对大军,也不用他伤脑筋。要是败了,反正他有三各有本事的义兄,应该不会有事。
应该吧…不想奶死自己,何晋不愿意多想。
除了不用扛责任,还有一个就是卢植身份的原因。让何进支持去广宗。因为他是刘备的老师。天地君亲师,在这个年代,老师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刘备是他的学生,在他手底下作战,不怕被吞没了功劳。
古代师生关系犹如父子,既然这样,那就去吧。多找个人保刘备,刘备的官职也稳当一点。
有各当主帅的爹,还怕刘备没功劳可领,没官可做?所以当下也赞成,刘备带兵来支援(投奔?)卢植。兵马没训练好没差,一路走一路训练,到了地头在训也可以。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一路上,他们训练队形,还有跑步训练队列这些东西,一边训练一边赶路。只是单纯赶路是很无聊的,所以何晋便想道,边走边唱歌,唱军歌。
在与回幽州覆命的邹靖分别前,何晋特别向邹靖讨教了汉代的军歌。大概学了两首,何晋配上自己的记忆,又加上了一些,就是前面那首诗经的无衣了。行军配上军歌就比较不无聊了。只是,也不是那么多人都喜欢,比方说关羽。
行军路上,关羽一脸严肃,让人看不出喜怒。何晋猜关羽不高兴,不过他也没办法。实在不能让关羽开口。连张黑子都能扯着嗓门在喊,可是就他不行,何晋不让他唱。
张飞那嗓门之大阿,感觉几百人加在一起,这嗓门都不如他一各大,虽然声音不怎么好听,可是唱这种歌,嗓门大就好,嗓门大声音就嘹亮、威武。在张飞带动下,大家都唱得很高兴,旅途得疲劳都随着歌声飞走了。只有关羽不能唱。
“二弟,你跟我们一起哼哼。”刘备看关羽一副严肃的样子,众人都在嚎着,只有关羽一言不发,当下好生安慰关羽一番,让他也跟大伙一起唱,关羽胡子动了动,也跟着大伙一起哼上几声,算是替大家伙打拍子。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简单来说,这一首乐府内容是在说一位忠臣,受谗言之害流放外地。还是思念着君王,希望他长寿。这就是汉代的军歌,铙歌。鼓吹铙歌。
汉代的军队已经懂得用鼓乐鼓舞士气,有随军艺人用大鼓和竹笛伴奏,给军队唱铙歌。内容通常是君王的丰功伟业。比方说魏国有鼓吹乐十二首,将魏国从汉末到建国之初的一些大事,如曹操追击董卓,战官渡等等,编成乐曲。
这点吴国也有。两国的共通点都是,会替自己的君王脸上增光。比方说曹操与董卓战于荥阳,明明是大败,可是却被吹嘘成大胜。还有吴国偷袭关羽的后方,也被说成是关羽背叛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