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从夺舍扶苏开始 > 第39章 生子当如周亚夫

第39章 生子当如周亚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些书会很快被送至全国各地,配合秦字简化工作一同推广。

这将有利的促进大秦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大秦人的文化素质。。

到这里,扶苏对于文字的改革就差不多告一段落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后期扶苏还打算推广普通话,不过这是后话了。

普通话的标准音选择也是一个问题。

扶苏编写的《劝学章》,简单易懂,知识包罗万象,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在之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大秦重要的蒙学书。

对于蒙学书来说,便于理解就是最重要的,李姐万岁!

《劝学章》的其中一小部分内容是百家姓,以“嬴秦赵冯,蒙王李杨”开头,罗列了大秦六百六十六个姓氏。

后世普遍认为,这是因为部分文字,直接促成了大秦姓氏制度的定型。

在秦二世之前,姓氏制度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混乱的状态。

姓氏起源,源远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在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姓氏。

所以,当时所说的的百姓,不是真的老百姓,而是指贵族。

最初,姓和氏是两个东西。

一般情况下贵族女性称姓,姓是别婚姻的,同姓不婚,可能这时候古人已经对近亲结婚的危害有所认识了。

贵族男性称氏,氏是别贵贱的,所以当时通常会以封地、官职为氏。

如果一个人被封在了陈地,他的氏就是陈;如果一个人做了司马,他的氏就是司马。

有时候也整的挺尴尬的。比如一个人被分封在了畜地,他的后代就姓畜了。

如果有人做了操这种官,他的后代就姓操了,相互问候的画面简直不要太美。

总之,姓和氏的存在着种种不同,姓是万年不不变的,而氏是经常改变的。

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同姓不婚的规矩渐渐消失,姓氏逐渐合二为一。

再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普通的平民也逐渐有了姓氏。

所以,大秦目前的姓氏其实是很混乱的,想姓啥就姓啥,想啥也不姓就啥也不姓。

这怎么行呢?

《劝学章》问世之后,他不单单为儿童提供了基础的教育,更是大秦黔首提供了姓氏的选择。

可以说《劝学章》大秦姓氏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本来没姓的人,翻翻《劝学章》,他就有个姓氏。

大部分人的姓氏,都是扶苏给发的。

不会真有人绝对自己的姓氏是从古代一位伟大人物那里继承来的吧,不会吧。

可以肯定的说,一百个自称是远古圣贤后代的人里面,有一百零一个是假的。

......

夜幕沉沉,忙碌了一天的周勃回家啦!

他怀抱着一部《劝学章》,这是扶苏皇帝专门送给他的小儿子周亚夫的礼物。

扶苏亲手把这本书交到周勃的手上,并饱含深意的说了一句:“生子当如周亚夫!”

夜明星稀稀,乌鹊东西飞。

周勃看着《劝学章》紧紧地抱着手中的《劝学章》,耳边响着扶苏的叮嘱。

他一边走一边在在嘴里默念着:“回家之后三件事,吃饭睡觉打儿子。大儿子挨揍,小儿子背书......”

正在家中吃奶的周亚夫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哭声比他的哥哥更加惨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