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枢纽:3000年的中国 > 第五节 雪域

第五节 雪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五节 雪域

雪域高原号称地球的“第三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结构,限制了其政治的发展成熟度,在古代形成了中国疆域内独一无二的以宗教为基本统合逻辑的秩序,并因此而对蒙古草原世界形成极深刻的影响。

雪域高原上有若干条近于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主要是北线的昆仑—阿尔金—祁连山脉,大致构成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界线;中线的唐古拉山脉,大致构成西藏与青海的界线;中南线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大致构成西藏内部的农耕与游牧的界线;南线的喜马拉雅山脉,大致构成青藏高原与印度平原的界线;西北向还有喀喇昆仑山脉,与前述大山汇聚而成帕米尔高原,由帕米尔高原再东北向联系出西域的天山山脉,西南向联系出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这一系列庞大的山脉,对海洋水汽的输送形成天然的屏障,在本质意义上决定了低海拔的西域、中亚与高海拔的雪域这两种特殊的社会生态。雪域的山间河谷地区,构成了海洋水汽进入的若干通道,曲折而至的水汽转化为高山积雪,融雪便成为西域绿洲所依凭的水源,也形成一系列世界级大河的源头。

山与水的关系,将雪域高原切割为若干个地理和生态的亚区域,并构成了文明传播通道的约束条件。从大区块上,亚区域分为安多地区、康巴地区和卫藏地区。安多地区主要指今天的青海大部、甘南地区和四川西北,这里是高原上最重要的游牧区域,茶马贸易中的“马”主要来自此地。安多地区还提供了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通道,即青海道,由此可抵西域。 康巴地区包括今天的西藏东部、青海西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属于雪域高原与西南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从中原进入雪域高原的一个重要通道,尤其是在明清之际,其重要性更形凸显。

卫藏地区,是对历史上的“卫”与“藏”以及阿里地区的合称。“卫”是藏语“中心”的意思,意指西藏的中心区域,后来又称为前藏,以拉萨和山南地区为中心;“藏”则是后藏地区,以日喀则为中心;前藏后藏都属于东流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阿里则属于西流的印度河流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横亘卫藏内部,山脉以南是重要的河谷地区,能够享受到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而来的印度洋水汽,气候相对较好,适宜发展农业;山脉以北,各个方向的大山挡住了海上的水汽,自然条件恶劣。

西北的帕米尔高原,则构成了欧亚大陆深处重要的分水岭。帕米尔向西是中亚的河间地区,有一系列内流河;向东是西域的一系列内流河水系;向西南则是通向南亚的印度河水系。就整个雪域高原来看,安多和康巴都属于太平洋水系,卫藏地区的水系则以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为界,以北是内流水系,以南是印度洋水系,印度洋水系中又分为东向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和西向的印度河水系。

雪域高原的地理特征导致,其生态很严酷,地理被分割得极为破碎,交通困难,无法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聚集繁衍,治理成本奇高无比,这使得雪域地区长期处于一种政治低成熟度状态。另外,整个高原是几大重要水系的分水岭,这些水系河谷不仅会带来对应方向的海洋水汽,还有对应方向的文化之传播;而文化的不同传播路径,带来了不同的组织资源,同时也蕴含着各种冲突。这些构成了雪域之历史演化最重要的约束条件。

雪域高原上最早与中原发生较多实质性关联的是安多地区。汉武帝时西逐诸羌,开始了中原帝国对于河湟地区的统治,也开启了与西羌的冲突。对于汉帝国来说,倘若草原的匈奴与高原的西羌联合起来,将从内亚方向对中原地区形成战略包围,对长安有着很现实的威胁;因此,必须控制河西走廊以便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为控制河西走廊,又需要进一步经略西域。这样一种冲突模式与战略谋划,呈现为草原、高原的南北关系与中原、西域的东西关系之间的对峙,构成嗣后两千年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结构,在吐蕃王朝时期、明清帝国时期,以更大的规模多次重现。

在卫藏地区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很久,阿里地区就有了苯教,这是卫藏最早的宗教,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藏。苯教有着高度的萨满教特征,以及多神教的宇宙观,这与多头并存的贵族制社会结构相匹配。在高成熟度的政治秩序发展起来以前,部落制是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共同体的规模超过某个门槛,以至于统治者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对共同体的整合之前(所谓政治手段,要以财政、军事手段对社会的压制为前提),整合小规模跨血缘共同体的最根本手段便是宗教,所以部落头领一定同时兼具宗教属性,他们也就是后来的贵族。雪域高原上高昂的交通与治理成本,使得大规模共同体极难建立起来,多头并存之贵族制与多神萨满之苯教的共生关系,便成为高原的基本秩序。阿里地区建立的象雄王朝,也是一种贵族制的政治结构。

6世纪中后期,迎来了古代气候周期上的一个重要小暖期,2世纪后期小冰期冲击所致的中原分裂局面终于结束,建起了大一统的隋唐帝国。雪域高原上也迎来重要的发展,前藏山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崛起了一支力量,迅速完成了对于差不多整个雪域高原的征服,建起了大一统的吐蕃。早期吐蕃统治者的谱系湮灭在各种传说中,杳然难考,从松赞干布起,才有了明确的断代纪年。

雪域上的政治秩序之所以崛起自前藏,也与前述的地理结构相关。安多地区临近汉地,能够比较早地从中原吸收文化,但是河湟地区被中原所占,安多地区的土著人丧失了对这一重要财富区的掌控,无法建起大规模政治体;康巴地区也相对临近汉地,但是当地的土著无法与低地的汉人相竞争,而且由于横断山脉的存在,太平洋水系的康巴人很难向印度洋水系的卫藏地区进行扩张。阿里地区的资源不够丰富,虽然能够从印度和中亚两个方向获取文明,但是难以组织起大规模政治体。唯有前藏的山南地区,地处雪域最适合农耕的地方,人口和资源在卫藏地区是最丰富的,其地理位置又最适合从东亚和南亚两个方向吸收技术和文明。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后藏日喀则,在这方面远不如前藏有近水楼台之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